首页 > 文旅 > 正文

当汾酒支持《大师》,其实是在支持什么?


2024-01-29 10:57:25   阅读:15.4k+

一代代匠人伴随汾酒成长,

又推动汾酒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跟随大师的脚步,

一同看见汾酒的人文之美,科学之光。
出品丨云酒头条


在酒业,没有人不好奇“汾酒速度”,究其密码,汾酒给出的答案之一是:品质。

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曾表示:“品质永远是生命线,消费者永远是阅卷人,我们永远是答题人,我们必须将‘最美’的白酒一如既往地奉献给消费者,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长周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放眼汾酒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群星闪耀,大师频出。正是一代代大师和匠人们的奉献、坚守与传承,造就了汾酒的辉煌,托起了汾酒的明天。从匠心出发,美的品质与文化,再次构成汾酒美的价值。

█ 汾酒之贤,汾酒之本

在汾酒厂区里,有十尊人物雕像:高湛、杜牧、傅山、曹树谷、杨得龄、方心芳、秦含章、秦斌、常贵明、赵迎路。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汾酒十贤。

在汾酒发展史上,他们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他们造就了汾酒的辉煌,让汾酒历经千年依然清香四溢。

▎汾酒厂区内的“汾酒十贤”雕像

其中有皇帝。远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北齐皇帝高湛将汾酒作为宫廷御酒,载入二十四史的《北齐书》,汾酒成为唯一被写入正史的中国名酒。

其中有诗人。从唐朝诗人杜牧“牧童遥指杏花村”,到清朝诗人曹树谷的七首《汾酒曲》,真实反映出山西杏花村酿酒的历史和盛况,让汾酒美名远播大江南北。

有人痴迷于工艺。医学家傅山精研和改良竹叶青酒秘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工业微生物学开拓者和应用现代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传统发酵产品的先驱者之一的方心芳,写出中国制曲酿造酒第一部实用性科学论文《汾酒酿造情形报告》;原高级工程师赵迎路更是写出了180多篇、累计100多万字的科技论文。

“酒界泰斗”秦含章主持开展“汾酒试点”,为“汾酒标准”和“清香类型白酒技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开创了汾酒酿酒史上应用科学理论指导传统工艺的先河。

有人致力于实业。“一代宗师”杨得龄把一生奉献给汾酒,他不仅推动汾酒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而且力推汾酒出海,让汾酒成为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的中国荣耀。

原杏花村汾酒厂厂长秦斌倡议组建汾酒科研所,首提“质量是企业生命线”,力邀秦含章进行“汾酒试点”。

“汾酒老厂长”常贵明从严治厂,实现产量15年内8倍增长;他推动汾酒上市,成为全国白酒行业第一股;他一手缔造了“汾老大”,汾酒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居于全国轻工业系统第一名。

他们是“汾酒之贤”,也是“汾酒之本”,他们人人皆是大师巨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推动了汾酒的发展,是汾酒名扬世界的功臣,更是汾酒的文化火种、技艺先驱和稀缺资源。

█ 匠心精神,代代传承

“汾酒十贤”,是汾酒匠心精神的代表。

汾酒,不仅有“汾酒十贤”,还有十三大标兵、巾帼英雄,在他们身上,汾酒的匠心精神始终在传承。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汾酒开始大张旗鼓宣传“工匠精神”,在全国开创了“为工匠精神树碑立传”的先河。最为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在1974年、1977年先后评选了两届“十大标兵”,树立了13位工匠典范:

“实干家”邓同旺、“好领班”王仓、“过得硬”李永富、“多面手”郭万亮、“硬骨头”朱爱梅、“红管家”周明亮、“老黄牛”耿桂英、“闲不住”孟宪文、“革新迷”杨生跃、“土专家”杜克让、“好班长”李同祥、“管的宽”史名健、“严把关”郝成万。

“十三大标兵”个个都是技能的高手,敬业的典范,是汾酒工匠精神的火种和基石,是汾酒走向世界的动力和源泉。他们的名字闪耀在星夜长空,他们的精神永远刻在中国白酒的辉煌史册上。

汾酒的工匠典范中,女性的身影始终在活跃。

比如,“十三大标兵”之一的朱爱梅以爱拼、敬业的工作劲头,被冠以“硬骨头”的称号。

再如,另一位“标兵”耿桂英是全能高手,熟悉每一道生产工序。

▎韩英

说到新时代的工匠人物代表,就不得不提汾酒国家技术中心主任韩英。韩英1992年从江南大学毕业后,就全身心投入到汾酒事业中,先后主攻竹叶青酒的生产研发技术、保健酒新型提取工艺研究、新产品研发、微生物生态酿造研究、酿造装备机械化、智能化升级等领域,为汾酒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汾酒的工匠队伍仍在扩大。

2016年、2019年,汾酒先后创办汾酒商学院、汾酒女子学院,并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办学,高质量培养人才,为中国白酒行业培养了众多工匠。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不仅成为新时代热词,更成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大师影像志走进山西大学杏花村学院

2023年,中国酒业首部聚焦酒业大师往事足迹,记录中国酒业发展进程的影视作品——《大师》影像志全平台热映,让酒业“工匠精神”再次走进大众视线,尤其是通过“大师进校园”的形式,在师生中掀起了一场致敬大师、学习大师、成为大师的热潮,也在中国酒业掀起了一场匠心传承的接力赛。

其中,关于汾酒的篇章更是引起广泛讨论。

█ 发现汾酒美的价值

匠心传承,是汾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袁清茂强调,酿好酒、售美酒是汾酒的品质路线,活态思想、活态标准、活态文化是汾酒的文化追求,美的品质与美的文化构成汾酒美的价值。

汾酒文化是6000年来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酒类品牌文化,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传承二字至关重要。

汾酒正以更多元的方式与世界对话,在“传承与弘扬”汾酒文化上走向纵深。

袁清茂提出,汾酒要坚持文化自信,深挖历史传承、匠心精神与工艺品质,以更具时代感的“打开方式”,做好汾酒文化的价值表达。

为此,汾酒连续八年举办封藏大典。

当汾酒“工匠人物”接过奖杯,当年轻一代汾酒人举行拜师仪式,当汾酒秋酿头锅原浆被封藏……汾酒匠心精神、汾酒文化就实现了传承。

封藏大典承载汾酒悠久的历史,凝聚汾酒人淳朴的匠心,塑造卓越的清香品质,展示汾酒的文化自信。它不仅代表着汾酒千百年来酿造技艺的传承积淀,代表着汾酒人对品质的虔诚追求,更将是一次充满创意的文化之行,一次满怀感恩的致敬之旅。

除了汾酒封藏大典,一年一度的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行走的汾酒”文化巡展,每年清明时节的“杏花节”,都见证了汾酒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以“行走的汾酒”为例,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超级IP,“行走的汾酒”于2018年启动以来,先后走进济南、郑州、杭州、呼和浩特、上海、西安、天津、北京、广州、三亚等城市。所到之处,传承千年的汾酒酿造技艺被原汁原味地展现在消费者眼前,汾酒文化与当地消费者的情感距离被无限拉近。

其中,在西安,“行走的汾酒”不仅展现了汾酒清香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以杜牧为媒,与西安展开了跨越时空的对话,共话杜牧与汾酒之间解不开的情缘。今天的汾酒,不仅形成了6000年不间断的历史文化体系,以“汾酒十贤”为代表的功勋人物体系,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工业遗产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体系等八大体系,成为世界酒业最完善的酒文化成果集群之一。

品质决定了一个企业能走多远,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能飞多高。中国酒业正在进入“文化为王”的时代,汾酒正在以文化之力,布局未来一百年的发展建设。

汾酒的文化愿景是“建设世界酒业活态文化中心”,力争用15年的奋斗和努力,把汾酒打造为中国乃至世界酒业的思想理论高地、企业文化高地、文化研究创意高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高地、品牌文化与产品文化高地、文化融媒体传播高地,把文化汾酒打造为“世界酒业活态文化中心”。

袁清茂表示,汾酒是中国酒业活态文化忠实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也是率先把活态文化作为发展战略的企业之一,汾酒的活态文化,对于中国酒类行业来说,具有标杆意义。

在袁清茂看来,汾酒要发挥好文化优势构建品牌,从“深”和“活”两个角度把深厚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首先是“深挖”——挖掘汾酒悠久的历史文化,聚焦历史事件、具体人物,解读关键细节,让抽象的文化变得有血有肉、鲜活可感,在细微之处引起情感共鸣,形成品牌认同。

其次是“活化”——通过提升汾酒文化品牌的持续性和积累性,推动汾酒文旅版块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强化汾酒文化的具象化表现,形成从游客到消费者的价值传递闭环。此外,不断丰富汾酒的文化表现形式,以更具时代感的方式让汾酒文化真正“活”起来。

作为《大师》影像志的联合出品方,汾酒大力支持纪录片拍摄,全力弘扬大师精神,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你怎么看汾酒的文化传承?

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文中配图来自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