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山西资本圈
4月17日,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
山西资本圈注意到,自2017年山西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以来,从2018年省属国企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推进会,到2019年的全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会,再到今年的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山西省已连续三年召开省主要领导均参与的高规格国资国企改革会议。
会议指出,“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国资国企改革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建立完善制度体系,推出相关改革举措,组建成立了一批承载转型使命的新兴领域企业,全省国资国企改革迈出新步伐。目前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临最后窗口期,必须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按照'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的基本要求,全方位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另外会议突出强调了当前国资国企改革的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从上述表态来看,对于正式启动已逾三年时间的国资国企改革,山西省委省政府给出了“迈出新步伐”的肯定基调。此次山西“国改大会”透露出的相关信息来看,山西国改虽未到收官之时,但最后窗口期已至,且结合从年初至今的相关“动作”,毫无疑问2020年的国企改革仍然会“风起云涌”。
为更好了解此次同样信息满满的“国改大会”,山西资本圈结合相关内容,对其中核心内容进行了简单梳理、解读,仅供参考:
一、再次明确国资国企改革定位
对于此轮国企改革的定位,山西省此前多是以“把国企改革转型作为决定山西转型前途的关键一招,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进行表述,而此次楼阳生书记则表示为“国资国企改革是事关山西转型综改全局、事关山西国企长远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显然后者对新一轮国改的定位和重要性更为明确,尤其年初以来多位省直正厅长级到企业任职“驰援”更是力证。
当然,在“必须坚定不移推动国资国企改革,理直气壮做优做强国有企业”的同时,山西省委省政府亦强调“同时要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山西经济大厦坚如磐石”,接下来山西民营经济的“破局”同样值得关注。
二、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取向
其实,从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以来,山西省并没有忽视市场化、法治化的思路,尤其前者更是频频提及,从市场化选聘经理层、推进混改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都是大力推进市场化的重要举措,但此次“国改大会”以较大篇幅对其进行强调并明确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取向,却属首次。
另外,此次除再次强调市场化取向外,对法治化的重视同样值得关注:前者可谓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初衷所在——谋生存、重效益、求活力,而不是为了改而改;后者则是大刀阔斧推进国企改革的底线所在,行稳才能致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杜绝拍脑袋决策。
三、探索国资监管和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山西路径”
毫无疑问,进入2020年以来,山西国资国企改革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正加速落地的山西国资监管和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年初省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主要领导集中调整,再到此次召开的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这两大体制改革试点均被列为首要任务和关键突破点,是山西省国资国企改革的顶层改革、重中之重,于法有据、于实相符、顺应时势。
当然,这条已有较大突破的“山西路径”如今已比较明晰:要按照“分级授权、厘清职责、品字架构”的要求,依法依规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试点。其中,省国资委专司监管,履行国企党建、监督管理、社会责任、指导市县等职责,省国资运营公司根据分级授权代表本级政府履行出资人管资本职责,按照专业化运作、市场化运营、法治化管理和穿透式管资本的基本要求,做好国有资本“进退流转保”文章,确保国资保值增值,促进省属国企高质量转型发展。
四、“三箭齐发”深化战略重组
作为此轮国企改革中最大关注点,战略重组或者说专业化重组的推进可谓直接关系着国企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前除担当特殊角色的山西省国资运营公司之外,加上刚刚完成组建的万家寨水务控股和华远国际陆港集团,山西省完成组建的专业化大集团公司已逾十家,如今来看仍未到收官之时。
“深化战略重组”在此次大会上亦被再度重点提及,总结起来可谓“三箭齐发”:首先,有序推动深度重组,做强传统产业——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及焦煤等能源领域专业化重组的落地值得关注;其次,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积极引进省外龙头企业和一流研发创业团队——显然山西省亦是希望吸引更多强力“外援”,当然也包括助力混改持续“破局”;第三,在现有文旅、大地、航产、交控、水控、国际陆港等一批新兴龙头企业基础上,进一步在农业、体育等领域打造新的国企旗舰劲旅——决心很大期望亦很大,做好从平台到劲旅“过度衔接”很关键。
五、重申企业应树立鲜明的效益导向
会议指出,“省属国企要真正确立以效益为中心的发展导向,把实现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单位成本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目标、基本手段。要持续推进瘦身健体,压缩管理层级,精简法人单位。要努力做到科学决策,严把投资方向,严选合作对象,严格决策程序,严控投资风险,把投资聚焦到资本回报上来,坚决杜绝拍脑袋式的投资决策行为,实行终身责任追究。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加强成本控制、成本核算,严控非生产性支出,降低财务成本”。
作为国企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但前提是求生存、要效益,所以此轮国企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为了让山西国企“活起来”,企业效益或者说利润水平无疑是最关键、最有说服力的标尺,只要企业盈利水平能够持续改善,很多问题便能够迎刃而解,这也符合上文提及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此前刚刚印发的《山西省国有企业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办法》也是为了健全公司法人治理,避免因拍脑袋决策严重损害企业利益的乱象。
六、强调重创新谋内生动力
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企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省属国企要高标准实现创新活动全覆盖,带头开展科技创新,积极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攻关,加快建强重点实验室,积极引进培育创新领军人物,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根治省属国企“大而不强”,需要战略重组的“强力清障”,但企业要想真正做强显然不能仅仅依靠规模的膨胀。过去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山西省做出一个世界500强很容易,但做好一个世界500强却不易,其中很大原因便是科技创新不足,内生动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及预期,从而深受行业市场周期困扰。虽然这个话题“老生常谈”,但如果还是不能沉下心来把现有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尤其已完成组建的新兴龙头企业,此轮国企改革的成效亦会大打折扣,这应该也是支持政策频出、此次大会再次加以强调的缘由所在。
七、省直单位所办企业再迎清理
会议指出,“坚持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全面推进省级行政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清理规范。要摸清底数,分类处置,谁主管谁负责,清理退出一批、划转管理一批、重组整合一批,今年年底前要完成清理工作。未经批准,事业单位一律不得新办企业”。
其实,这已经不是山西省第一次提出“政企分开、事企分开”,例如现为省属国企的山西国控集团此前便为承接省直委办厅局脱钩划转企业而组建的重要平台。如今,随着新的时间表敲定,省直单位所属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有望再度迎来清理潮,尤其省水利厅等旗下已完成改制企业将成为重中之重,同时对这些资产的整合重组亦值得关注。
八、分类推动市县国企改革“迫在眉睫”
确实,虽然山西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已逾三年时间,亦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但基本都停留在省属国企层面,市县国企改革则是滞后的。即便从改革伊始,山西省提出要加快启动市县国企改革,不过真正实现落地的并不多。虽然部分地级市成立了与山西国资运营公司类似的国投平台公司,但多止于“框架”,公众所预期的重磅深化改革并未兑现。
如今,随着省属国企改革渐进“深水区”,分类推动市县国企改革已“迫在眉睫”。对此,会议指出下一步要摸清市县所属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底数,坚持一企一策、对症下药,分类推动市县国企改革。
九、首提探索开展企业“六定”改革
在此次大会上,“六定”改革之于此轮国企改革无疑是一个新提法。会议指出,“本着先行先试原则,推进省属国企开展定职数、定员额、定机构、定机制、定薪酬、定任期的“六定”改革,不断提升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众所周知,自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以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想法设法减轻省属国企负担始终是几大须突破的关键任务,不过从率先启动的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和厂办大集体改革,到2019年全省推开的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已近尾声。而如今新提出的“六定”改革,显然意在从根上尝试规避“老问题”重现。
十、省属文化和金融企业改革加快“破局”
由于文化和金融领域的特殊性,在此前的国企改革中,这两大领域虽曾传出改革传闻,但迟迟未现大的动作,如今则“破局”在即。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动省属文化和金融企业改革,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助力加力,省委省政府将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专门研究作出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在山西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便已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省属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山西金融租赁、山西信托、中煤保险等战略重组;同时,省属文化企业改革亦有所突破,此前在3月末召开的山西省委常委会上,已审议通过了《山西日报报业集团改革方案》、《山西广播电视台改革方案》,意在加快推进报业和广电改革,将涉及多家省属文化企业。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