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为山西省黄河实验室、合成生物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杂粮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合成生物学学院、山西大学大地环境学院、山西大学大地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和山西合成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7家科研机构揭牌。就在当日,楼阳生与华为公司创始人、CEO任正非为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揭牌,该实验室由山西省和华为公司共建,从筹划到揭牌运行仅用时两个月。
而据山西省科技厅网站消息,为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力度,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推荐、部省专题协商和专家论证,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建设的“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21年1月12日获科技部批准建设。
近一段时期,一些省份在科技创新领域动作频频,特别是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出手不凡。
2021年1月24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12次提及“实验室”建设。1月30日,四川省代省长黄强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将组建天府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春节后首个工作日,2月18日,湖北一口气揭牌七个省级实验室。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山西布局实验室建设,同样也在蓄势起跑。
有人会心生疑虑,大力实施实验室建设,一般被认为是发达地区的“专利”,而这其中却发现山西也极其“卖力”。这颠覆了外界长期以来对这个煤电大省的固有印象。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2020年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科技创新被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并进行专章部署,这在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是第一次。
国家实验室以突破重大核心科技攻关为中心,统筹全国优势科技资源,集国家智力、财力、物力为一体,打造战略性国家科技力量,是一个国家科技力量的“国家队”。比如,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有3500多位高级雇员,实验室产生了14位诺贝尔奖、15位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70位晋升美国科学院院士,基于实验室初创公司58家,深度参与了美国重大科技攻关。其他如美国的林肯实验室、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阿贡实验室、贝尔实验室、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德国联邦技术物理研究所等都在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和核心技术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国家实验室始建于1984年,有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两种,以国家实验室规格为最高。目前,我国共有20个已建、试点和在筹国家实验室。2017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科技部表示将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在重大创新领域启动组建国家实验室。
面对国家层面的强烈信号,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依托相关高校院所、企业,建设省级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此背景下,不少省市纷纷重金打造实验室,为对接国家战略进行前瞻布局。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安徽、四川、河南等多个省市纷纷投入重金、聘请学术“大腕”,甚至领导亲自“挂帅”,为布局国家实验室跃跃欲试。
从区域分布来看,之前没有国家实验室配置的广东、江苏、浙江等在此次“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建设布局中最为活跃,尤其广东省已经分别在2017、2018、2019年先后分三批启动了10家省实验室的建设,规模和数量领跑其他省市。之江实验室、张江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松山湖实验室、鹏城实验室、季华实验室、生物岛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天府实验室、黄河实验室,在大江南北纷纷崛起,颇有群雄逐鹿的味道。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信息化时代,没有边缘,只有节点。这些星星点点、呼之欲出的实验室,能否不断汇聚创新人才,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早日取得突破性成果,为高质量发展赢得先机?有待时间给出最终答案。
世界晋商网注意到,在太原市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实验室建设:
2021年,太原市将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布局新基建,年底5G基站达到5000座以上,加快大数据中心、数据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紧扣市场需求做大新产品,鼓励手撕钢、笔尖钢、高性能碳纤维等特色产品发展壮大,加快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新产品研发制造。
梯次培育企业创新主体,重点培育高科技领军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0家。高标准建设第一实验室,争取建成首个山西省实验室,努力实现国家实验室在我省布局零的突破。
目前,山西还没有国家实验室,不过,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是:
1)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原山西大学量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2001年8月通过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组织的专家论证,2001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开始建设,并于2002年12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依托单位是山西大学。
科研团队中现有中科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单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奖励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3人、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创新团队、2005年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2008年被评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
2)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1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陈诵英研究员、孙予罕研究员、刘振宇研究员和王建国研究员先后担任实验室主任,彭少逸院士、邓景发院士、何鸣元院士先后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樊卫斌研究员,副主任为覃勇研究员、温晓东研究员和白进研究员。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由19名国内外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赵东元院士,副主任为李灿院士和谢在库院士。
实验室本着“引进急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形成了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气氛活跃、学风严谨的以学术带头人和骨干为主体的固定人员和以研究生、博士生为主体的流动人员所构成的研究队伍。实验室固定人员76人,73人具有博士学位,40岁以下青年人员占50%。其中研究员42人、副研26人、助研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4人、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人。
实验室涉及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拥有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11个二级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拥有环境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3个全日制专业硕士授权点及1个化学博士后流动站。
3)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理工)
太原理工大学,作为山西省唯一的211院校,自然是受到了山西省的全面照顾,当年让山西大学承让出211就是最好的证据,太原理工大学起源于国立山西大学工学院,现在也是有百年历史。
在省属211院校里面,太原理工大学没有苏州大学那么张扬,也没有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学那么地理位置优越,更没有郑州大学那么学科全面,财大气粗。才面临双一路考核之时,压力很大。
尤其是作为省内唯一211院校,却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而老对手+亲兄弟山西大学却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让唯一的211太原理工大学如骨鲠在喉,时刻牢记啊。
不过这个今年终于突破了。
2021年 ,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终于成功晋级,晋升为“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路走来,从谢克昌院士筹建到1997年批准为首批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003年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很不容易啊。
2021年1月14日,煤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2020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太原理工大学召开。16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9名院士参会,会上太原理工大学校长透漏一个重大消息:“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获批。
太原理工大学作为传统工科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对于太原理工大学的发展可以说是质的飞跃,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学化工学科,有一个重点实验室助力,对双一流建设绝对是锦上添花。
目前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工学科实力比较强大,主要特色是煤化工方向,在国内属于首屈一指的水平。
最后,郑强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点意见:
瞄准国家重大需求,要有长远规划;
基础研究要精深,要有重大原创理论
重大产业工程技术产出。
来源:世界晋商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