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逐渐消失,“考编”不再是年轻人“躺平”最好出路。
近日,中央正式批复了《辽宁省机构改革方案》、《山东省机构改革方案》,辽宁,山东机构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据公开信息,2023年末2024年初,已有江西、北京、天津、湖南、贵州、上海、河北、甘肃、云南、江苏、青海、陕西、广西、福建、四川、湖北、重庆、广东等18个省(市、区)部署、动员机构改革工作,新一轮机构改革在地方层面正加速推进。
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外发布,明确了地方机构改革由省级党委统一领导,改革方案报党中央备案。中央层面的改革任务力争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地方层面的改革任务力争在2024年年底前完成。
2023年12月,《求是》杂志提到,中央层面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各项任务基本完成,新组建和重新组建部门均已挂牌运行,涉改革部门“三定”规定和职责机构编制调整通知已经印发,党中央、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大幅减少,涉及的职责机构编制调整事项落实到位,中央和国家机关人员编制精简5%的任务已经完成,机构改革涉及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调整划转基本到位。
这场由山西开启的机构改革,中央与国家机关已经完成,地方机构改革也不断加速。
山西最先砸铁饭碗?
提到山西,不如北上广发展迅速,省会城市太原不像成都、杭州率先迈入新一线,但山西机构改革却走在了其他省市之前。
据《法治日报》,2019年底,时任山西省委主要领导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全省人口小县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财政供养入不敷出,财政支出主要依靠政府转移支付,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维惯性;从人口与编制比看,财政供养人员比例不是很合理,存在人浮于事的问题;事业单位规模普遍较小,职能较弱,“小、散、弱”现象突出。
回来之后,一场专属山西机构改革的大幕从此拉开,从长治市的黎城县到太原市的娄烦县,县城率先开启机构改革之旅。
山西的6个试点县开启机构改革,分别是长治市黎城县人口13.4万人;忻州市河曲县人口12.3万人;晋中市榆社县人口11.1万人;临汾市浮山县人口9.8万人;吕梁市石楼县人口9.6万人;太原市娄烦县人口 9.1万人。
从人口数量来看,这些率先改革的县有一个共同特点:人口小县,且人口面临持续减少的困境。
据不完全统计,基本上每个县城的机构数量都减少30%以上,事业单位减少20%-76%,很多县城压缩编制1000个左右,几十乃至上百个科级职数优化。
截至去年,太原市娄烦县,改革前35个机构,改革后精简了13个,只保留了22个机构,相当于精简了37%。事业单位从之前的62个精简至40个,精简了35.5%。
在精简之下,娄烦县精简人员编制341名,下沉乡镇人员编制56名,节约人员经费3410余万元,运行经费约990万元。石楼县、河曲县、浮山县也是如此。
石楼县“瘦身”稳,“步调”大
石楼县作为山西机构改革6个试点中的一个,改革成效以“措施实、步伐稳、力度较大。”而出圈。本次改革全县党政机构减少了37.1%,事业单位减少了31.1%,行政事业单位科级职数减少11.8%。
日前,石楼县多个涉改部门“三定”方案陆续出炉,从方案中看出精简是一大亮点。比如,县政府组成部门由26个精简为16个。随着石楼县党政机构、事业单位等精简,初步测算,运行成本可降低5000余万元,人员经费可减少2200余万元。
据《吕梁日报》报道,石楼县在改革中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统筹推进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倾斜支持农业农村、医疗卫生等重点产业和民生领域,保留了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增强了疾控中心,强化数字政府建设,新设大数据服务中心等新型机构,做到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运行更加高效。
通过职能转变、机制再造,行政领导职数可精简18个,事业单位领导职数可精简9个,事业编制可精简178名,实现了对党政机构瘦身、强身的作用。副县长兼任局长的行政机关,担任局党组第一书记,凡涉及“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由兼任局长的副县长直接主持会议研究决策,大经济、大农业、大建设等宽职能架构初步形成,同步制定了办公、行文和会议等有关制度,注重强化内部职责和业务整合。
石楼县委编办主任称,“瘦身”与“健身”并举、“减法”与“加法”同做,涉改县最大化精简了机构、优化了职能。这一立足点值得称道,关键是如何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瘦,要瘦到底;健,要健到位。减,要动真格;加,要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