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晋商 > 正文

沉痛哀悼!悬壶济世留青史: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徐大毅走了……


2018-07-19 12:43:51   阅读:10.3k+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九三学社优秀社员,政协第八届山西省委员会副主席徐大毅同志,因病于2018年7月15日15时10分在太原去世,享年89岁。

徐大毅同志1930年5月生,山东济南人,1956年5月加入九三学社,196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曾任山西医学院附属一院内科副主任、副院长,1987年11月任山西省卫生厅副厅长、山西医学院副院长,1996年8月任山西省卫生厅副厅长、山西医科大学副校长,1998年1月当选为政协第八届山西省委员会副主席。是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十三大、十五大代表。1989年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青年专家,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省委授予优秀领导干部称号。是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届、第二十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第五届委员。

徐大毅同志医德高尚,视病人如亲人,满腔热忱,认真负责;他技术精湛,攻克了许多疑难杂症,被评为国家级医学专家;他治学严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言传身教,为我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医务人员;他科研成果卓著,编写、出版了一批医学专著,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主编有《药物病的诊断与治疗》《动植矿物及食物中毒的诊治》《传染病防治手册》等专著。他是全省医务工作者的光辉榜样,是全省人民十分敬仰的好医生、好领导。

任省政协副主席期间,徐大毅同志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积极推动完善对口联系工作制度,充分利用提案等多种形式,发挥民主监督作用,认真调查研究,为实施科教兴晋战略、优化非公经济人才政策、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建议,为我省政协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徐大毅同志退休后,一如既往地关心全省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继续奉献余热,积极参加各项力所能及的工作。

徐大毅同志的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他政治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恪尽职守,作风扎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尊敬和好评。他公道正派、胸怀坦荡,关心同志、爱护干部,具有较高的领导艺术和很强的亲和力。他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徐大毅同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医学研究和党的事业,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永存!

徐大毅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以上据山西日报

另据山西医科大学一院微信公众号:

情暖万家为苍生 悬壶济世留青史 丨献给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终身教授徐大毅

做医生:心里始终装着病人

 

徐大毅教授为病人查体

1954年,徐大毅教授从山西医学院这座医学殿堂里走出,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让医生们感到繁琐的内科。他认为:“消化专业确实天天与大小便、呕吐物打交道,但此类疾病发病率高。能为大多数人服务,这是消化专业大夫的殊荣”。

这个郑重的抉择,换来的是一生无价的付出,漫漫人生路,无论徐大毅是当年的普通医生,还是成为誉满三晋的著名专家,亦或升任为厅级领导干部,身份变了,地位变了,但作为白衣战士应尽的天职却始终没有变,心里始终装着病人没有变。

“作为一名医生,我认为病人是很苦的,身体和精神都痛苦。医生要给他想办法,给他解决痛苦,不能只想到自己。”曾经有个患者消化道大出血,当时徐大毅是主治医师,他就守在病人床旁观察,一刻不曾离开,在他的精心治疗下,病情明显好转,病人的父亲激动地想下跪致谢,徐大毅连忙扶起家属说:“咱们是来治病的,这是我应该做的。”

 

徐大毅教授(左二)参与内科大查房

在徐大毅教授的眼中,病人都是病痛缠身的人,只有病情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应当像对待亲人那样对待他们。他说:“我作为医生,我的对象是患者,人得病是很痛苦的,对病人应该有人道主义,不管是领导,还是家庭妇女,凡是病人,痛苦是一样的,所以,都得同情,都要高度负责。”

1992年初春的一天,一个求医的电话打到徐大毅教授家中:“我爱人高烧4天不退,第5天突然大出血,每天失血量达1000毫升,出现休克。他才30多岁呀,请徐大夫救救他吧!”面对这样生命垂危的病人,作为医生是有顾虑的。

“收下病人,先查病因。”徐大毅教授在强烈的的责任驱使下,毅然下了决心。他很清楚,推出去,等于把病人推向死神。夜深了,徐大毅教授还在召集医生研究抢救方案,当医生们从屏幕上看到肠镜传出的图像时,不由得惊讶、摇头。这是一位重症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好的希望很渺茫,徐大毅教授却坚定地说:“只要有1%的希望,我们就要尽100%的努力。”他带领全科的同志全力以赴要打这场“硬仗”,一遍又一遍地为病人检査,一次又一次地会诊治疗。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十几年前,遇到来自偏僻农村的病人来医院看病,有的找不到挂号处,徐大毅教授就耐心地为患者指点,有时干脆领着患者去挂号。

遇上不识字的老大爷、老大娘开药,徐大毅教授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说明药的用法、用量,怕他们忘记,还要在药盒或药袋上划三道,嘱咐:“一天吃三次,不要忘了。”

这就是徐大毅教授朴实无华的内心世界,这就是他为病人付出一生心血的精神源泉。

八十余载风雨人生,徐大毅教授始终不忘医生之责,哪里有病人,就毫不迟疑地奔向哪里,几乎跑遍了山西的山山水水。

六十余载医学人生,徐大毅教授最在乎的身份就是医生。徐大毅教授经常给年青人讲“伞的故事”,激励他们全心全意为患者的健康服务,希望他们将来无论是黑夜还是白天、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都要心中装着病人,随时为病人服务,撑起呵护健康的伞。

做学问:勤勉耕耘 奉献创新

 

徐大毅教授问诊

一位名人曾作过这样的比喻,人,好比田地里的谷穗,越是成熟饱满,他的头就越低,越伸向他脚下的大地。

徐大毅教授不仅用自己高超的医术,挽救了成千上万病人的生命,还以他特有的睿智和勤奋,在医学科学领域辛勤耕耘、孜孜探索,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提出的肝硬化晚期易发生低钾碱中毒及治疗措施,以腹水多项实验指标综合判断鉴别良、恶性腹水,对胃癌发病部位的重新认识等科研成果,为我省乃至我国医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些患下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有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片剂后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为了解除病人服用药物的痛苦,徐大毅教授提出了改变药物剂型和用药途径的大胆设想。他和消化科的同志,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潜心研究,终于获得成功。把柳氮磺胺吡啶口服片剂改为从肛门直接送入的栓剂。既方便了病人又减轻了痛苦,治疗效果大大增强。此药物经卫生厅审核批准并在全国推广使用,被收入国家基本药物中。他研制的叶绿铜钠、通便康治疗便秘,SASP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均被评为新药。另外研制了枳术宽中胶囊治疗胃肠病,获国家批准应用于临床。

 

徐大毅教授(左四)在太旧高速公路阳泉义诊

年轻时期的徐大毅教授,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他总是在书的海洋里充实自己生命的活力,寻觅闪烁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他那平常而又简陋的居室里,最珍贵的是满满几匣子的读书卡和几柜子的书籍,那一张张卡片,融入了他几十年的心血。

几十年来,他一直在拼搏追求、努力探索,先后发表了80余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主编出版了《药物病的诊断与治疗》《动、植、矿物及食物中毒的诊断与治疗》等论著;参加编写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临床肝胆病学》等专著。

做导师:甘为人梯 桃李满园

徐大毅教授常说:“人在宇宙中是很渺小的,人的一生总是要后浪推前浪,凭借自己个人的能力,是无法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的。”

正是在这种严谨谦虚的科学态度的指导下,徐大毅教授几十年来一面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在医学的海洋中吮吸最新鲜、最有价值的知识营养,一面不断实施“人才梯队工程”,让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踩着自己的肩膀去攀登更高的医学高峰。

上世纪60年代,灾害无情,消化道疾病剧增,徐大毅教授挂帅组建了医疗梯队;70年代,他建起了内镜检查室,在山西省首家开展了消化道纤维内窥镜的检查;80年代,又相继建立了中心实验室和消化病理室;90年代,他出国考察,背回的是大量的医学信息和资料。在徐大毅教授的带领下,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终于成为一个技术过硬、作风过硬,在医疗卫生领域颇有声名的先进集体,他用心血铸就的消化“三室”和医疗梯队日趋走向成熟,走向病人的心中。

 

1987年10月25日徐大毅教授(右一)参加党的十三大

1978年,科学的春天重返祖国大地,徐大毅教授按捺不住尘封心底多年的冲动,担任了先后14位医学硕士生的指导老师。

深夜的灯下,忙碌了一天的徐大毅教授,戴上老花镜,坐在他那简陋的写字台前,认真审阅着研究生几万字的论文文稿,逐字逐句地批改。

一位研究生出国,徐大毅教授为他写下了情深意浓的一首小诗:“你们先后都要启航,给我留下了诸多希望,愿学子们乘风破浪,来日前程锦绣辉煌,我虽花甲夕阳苍茫,只待东方朝露曙光。”

为了使年轻人都能成为一流的人才,徐大毅教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大半生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授给他们,他主动为研究生们选课题、找资料、买设备;教育学生,做医生先要做好人,医德加医术,才算得上一个好医生。

每一次查房,他会一边查一边给年轻医生们讲解,引经据典,一点一滴地为他们输入知识与经验。

 

2006年在一号住院楼消化科新示教室,徐大毅教授组织科室大查房

和徐大毅教授一起工作的同志都感受到:徐大毅教授的知识面特别广,接受的新知识也特别多。他做的读书卡片近万张,但没有把这些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全部献给了医学事业,传给了每一位和他一起工作的人。

几十年来,徐大毅教授在培育学生、做学问上花了多少心血,谁也说不清楚。然而,有一点大家是清楚的,徐大毅教授甘作人梯育后人。他修改的学生论文不计其数。许多由他选题指导下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完成时,他总是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别人之后。

徐大毅教授以自己的奉献,换得了一个崇高的赞誉——人梯导师。

做专家:家门如诊室 随时为患者打开

慕名而来按响徐大毅教授家门铃的大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他们之所以毫无拘谨,不仅因为徐大毅教授本人有着精湛的医术,更因为他一贯对病人都是那样和蔼、那样耐心。

多年前一个 严冬的深夜,大雪弥漫着太原市,一辆黑色轿车急速驶进山西医学院宿舍,在徐大毅教授家的楼前停了下来。

来人十分不忍心地按响了徐大毅教授家的门铃。

“XXX同志突然患病了,麻烦您去看看!”

“好,我们快走!”那时已是66岁的徐大毅教授多年来已经习惯了常常在半夜而至的急迫的敲门声,他一边扣着衣扣,一边拎起随时陪伴他的出诊包就走。

熬了一整夜的徐大毅教授拖着疲惫的身体刚回到家,电话便又响了起来,病人的血压不稳!他一边放下电话一边对老伴说:“病人的血压很低!得赶紧请其他科室会诊。”老伴劝他,你休息一下再去吧。他说,病人要紧,便又匆匆的走了。已是次日晚上11点了,徐大毅教授才披着夜色面带憔悴回到家来。

 

2006年科室大查房,徐大毅教授仔细为患者查体

有一次,一位来自晋城的农民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徐大毅教授的家门前,敲门的刹那间,他的心咚咚打鼓:冒昧敲开的这扇门里,不是一位普通的医生,而是一位声名远播的大专家,是一位有一定职位的领导干部,人家会接待咱吗?可是住院的孩子发烧总是不退咋办?心急如焚的农民兄弟带着宁可碰了也别误了的心理慌乱叩门。不巧,徐大毅教授出差去了。一次不在、两次不在、连跑了4趟都没见人。他有些灰心了,当徐大毅教授出差回来,在繁忙中得知后赶紧告诉老伴:“他若再来,就对他说放心吧,星期天我去给他看。”经过几次治疗,这位农民的孩子得救了。农民兄弟一家只是紧紧握住这位老教授的手,不知该怎样表达谢意。

也许徐大毅教授从开始选择医生这个特殊的职业起,就毫无怨言地为自已选择了一种无法安定的生活。他家的门铃像是专门为患者准备的,几十年来他辗转搬过几次家,但病人求医的门铃声却从没有间断过。他爱人说:“我的家就像医院,徐大毅在单位下了班,回家又上了班。” 无论是在夜里,还是在假日,不管是在休息,还是正在吃饭,只要是病人找,徐大毅教授从来二话不说,背起出诊包就走。就连年轻时,星期天与妻子相携去看电影恰巧碰上病人找,他每回都是转身就去,从不推辞。

 

2008年1月,徐大毅教授在门诊为患者诊治

卫生厅和医院领导考虑徐老的年龄大了,工作又那么繁忙,每周出半天专家门诊,査一次房就可以了,但他还是要求增加了半天普通门诊。他说:“正因为我是名领导干部和医学专家,才更应该率先垂范,走到百姓中去,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2015年,徐大毅教授题词

 

2015年,徐大毅教授题词

解除病人的痛苦

是我一生的追求

 

徐大毅教授一生谦和、平易近人,热爱生活,这是接触过他的人的共同感受。他的人生历程,就是一部山西省消化科的发展史。他既是这个领域的领航人,也是把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带入省内一流的启明星。巨星陨落,但他的精神永存,闪耀于星河,绽放出夺目的光辉。

谨以此文献给为医学事业奉献一生的徐大毅同志。

 

来源:山西日报、山大一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