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过会的6家企业全部来自青岛市,分别为青岛海容商用冷链、青岛银行、青岛港国际、青岛蔚蓝生物、青岛农村商业银行、中创物流。
2017年,发审委共审核了474家上市公司的IPO申请,有8家暂缓表决、86家未通过审核,其余380家通过审核,整体通过率80.17%。2018年过会企业数量不到2017年的30%。
2018年,各省份IPO通过数前5名分别是:江苏省通过22家,浙江省通过20家,广东省通过17家,上海市通过9家,北京市通过7家,湖北省7家,山东省通过6家。山西、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5省2018年至今一家IPO企业都没有。
一
前言
山东与山西是邻居,中间只隔着太行山;但山东的上市证券有198只,山西只有39只,差距这么大让人很吃惊。趁这金秋十月想去了解山西,由于惯性,我还是先从上市公司开始吧。
山东vs山西
01上市企业城市分布
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也是太原知名度最高的城市,而且山西的39只上市证券中,太原独占20只;剩下的19只证券,零散分布在运城、大同、长治和临汾等城市。
山西上市企业的分布跟山东很不一样。
198家上市企业中,省会济南只有25家,不如烟台和青岛;并且淄博和潍坊都有20多家上市企业分布。这是否也说明了,太原市山西的经济中心,但对山东来说,烟台、青岛都是经济强市,而非省会济南。
02上市时间与属性分布
直到今天,山东在2018年还没有一家新股上市,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但山西自2015年6月30号至今,还没有一家IPO成功的企业。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山西的企业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大秦铁路于2006年上市,主要开展以煤炭运输为主的货运业务。它是中国铁路首家以路网核心干线为主体的上市公司,搭建了铁路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平台。当前,大秦铁路也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市值过千亿的企业。
山西汾酒于1994年上市,是上市时间最早的白酒企业,主要生产系列汾酒、竹叶青酒等,公司的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6月份的山西杏花村汾酒厂,于1993年改组为股份制企业。
为什么不论汾酒、老窖还是五粮液、酒鬼酒,它们都是在2000前上市的国企呢?这是因为当时股市的主要功能是给国企融资输血。
2000年前股票发行采取的是行政审批制,“上市额度”作为红利发放给地方,地方拿到“上市额度”的国企改制变成股份有限公司,就可以发行股票上市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山西省2000年前上市的21家企业中只有5家是民企,其它企业的背后都有地方国资委的身影。
企业的样子是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的反映,它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不论它的属性还是它的行业分布、产品类型,都烙有那个时代的影子。
03上市企业行业分布
山西的这39只上市证券,多属于化石能源、医药生物、基础化工以及有色金属行业;但医药生物行业的企业也是以中药生产和化学制剂为主;煤炭开采洗选、焦炭以及火电企业是这些企业中的主力军。这与山西煤炭大省的身份十分相符。
4
上市企业的业绩
我一般只看年报,因为其它的定期报告不经过第三方审计,可信度要大打折扣。所以我采用的是去年的年报数据。
山西不合格的上市企业太多了。净资产收益率(加权、扣非)大于7%的只有15家;有13家企业出现了亏损;净资产收益率大于15%的只有6家。难怪山西只有一家市值过千亿的企业。
能源大省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何以沦落至此?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那些成就你的,也会将你毁灭。煤炭价格节节攀升的时候,企业的日子实在太好过了,有钱就容易膨胀,更不会居安思危思考资源枯竭后的出路。
资源优势让你富有,也让你的惰性暴露无遗。这么多年过去了,支撑山西股市的竟然还是那些在早年上市的、国字当头的、煤炭之类的企业,那些高科技类的企业,简直屈指可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说的对。
2018年,A股IPO过会率、上市企业家数双双创出十年新低,技术硬件与设备(Wind二级行业分类)成为融资规模最大的行业,且随着工业富联(601138.SH)等一批“高端制造”企业成功上市,“新经济”成为A股新特征。
12月25日,奥美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美医疗”)首发上会并获通过。由于本周再无IPO发审会安排,至此,2018年度企业首发过会家数定格在111家。
作为首届大发审委履职的首个完整年度,2018年A股IPO发审交出了一份199家次企业上会(包含取消审核、暂缓表决和二次上会情况),过会55.78%,否决29.65%的成绩单。
在IPO过会率创下历史新低的同时,2018年登陆沪深两市的企业数量也只有103家,除去IPO停摆的2013年外,这一数据同样为近十年来最低。
地域层面,苏粤浙依然是2018年国内IPO企业最多的三个省份, 有12个省份上市企业数量为零。
从行业角度看,2018年技术硬件与设备(Wind二级行业分类)成为融资规模最大的行业,且随着工业富联(601138.SH)等一批“高端制造”企业成功上市,“新经济”成为A股新特征。
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尽管2018年A股IPO市场通过率低,上市企业数量偏少,但单个企业融资规模却较往年增加,这一方面意味着在从严审核的趋势下,IPO堰塞湖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资本市场支援实体经济,助力宏观经济转型的效应正在凸显。
这一系列新的特征,也有望在2019年A股的IPO市场得到延续。
过会率波动下行
由于厦门纵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临阵撤退”,奥美医疗成为2018年首发上会的最后一单,也成为了年内A股IPO上市最后一个“幸运儿”。
奥美医疗也是2018年第111家IPO闯关成功的企业。Wind资讯数据显示,全年共有199家次企业面临着发审委的考验,最终59家被否决,19家取消审核,10家暂缓表决。
以此计算,2018年A股IPO全年过会率仅为55.78%,否决率高达29.65%。2017年,这两项数据则分别为76.31%和17.27%。
如果再将时间线拉长至最近十年,2018年高达近三成的否决率,也为历年中最高,这也同样意味着过会率创下新低。
21世纪资本研究院发现,以月份作为对比指标,2018年A股IPO过会率变化呈现出先低后高的波动态势 。其中,1月共有50家企业首发上会,最终18家成功过会,过会率仅有36%。
此后2月至7月,虽然上会企业数量呈现波动,但过会率始终稳定在60%左右,直到8月才又重新低于55%,仅为54.55%(11家上会6家通过)。不过至11月后,过会率再度呈现小幅攀升,该月12家企业上会,有9家成功过会。
包括奥美医疗在内,12月则有13家企业上会,共9家获得通过,对应过会率达到69.23%。
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2018年A股IPO过会率之所以呈现出上述变化趋势,与IPO堰塞湖问题得到初步的解决关系匪浅。
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年初,共有484家企业仍处于IPO排队状态,目前则只有244家企业仍在排队。
“前期IPO排队企业数量多,发审速度加快有利于缓解堰塞湖的问题,后期随着排队企业数量的减少,发审速度也有所放缓,但从过会率来看,大发审委仍保持了从严审核的风格。”12月25日,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北京投行人士说。
与2018年A股IPO过会率偏低相比,这一年选择放弃IPO排队的企业数量也大幅上升。
据证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今年共有9家企业选择了中止审查,并有高达195家企业选择了终止审查。
“主动放弃IPO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过会率偏低,审核从严趋势明显,加上对业绩、规范性等方面问题的重视,一些企业就算上会,也难逃被否的命运。另一方面,今年加大了现场检查的力度,对一些存在瑕疵的企业,监管部门很多都当场进行劝退。”上述接近监管层的北京投行人士说。
“高端制造”突起
在创下过会率新低的同时,2018年IPO上市的企业数量也同样创下了新低,但其中类似工业富联、宁德时代(300750.SZ)等企业的出现,又给A股市场带来了新气象。
2018年至今,共有103家企业登陆沪深两市,这一数量远低于2017年的438家。自2009年以来,103家这个数据也低于其中任何一个年份(2013年IPO停摆除外)。
这一情况的出现颇出乎外界预料,此前中金公司分析师王汉锋曾预计,“2018年新股发行数量有望和2017年持平,保持在400-500家左右”。
但不同的是,今年虽然IPO企业数量不多,但单个企业IPO募资金额却比2017年更多。2018年,103家首发企业共募得资金1362.01亿元,以此计算每家企业平均募得金额为13.22亿元,这一数据比去年的5.25亿元高出一倍有余。
今年单个企业平均募资额较去年大幅提高,也与年内多个明星公司的成功上市有关。其中,工业富联以271.20亿元募资额,为今年最大的IPO案例,排名其次的是中国人保(601319.SZ),其首发募资额为60.12亿元。
工业富联的上市,也被认为拉开了今年A股“新经济”企业上市的热潮,而其“火速过会”的IPO经过,更被认为是监管部门有意支持“新经济”企业登陆A股。
不仅是工业富联,宁德时代、药明康德等一批被认为具有“新经济”概念,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都经历了类似的“火速过会”,其中药明康德从预披露更新到过会仅隔1个月零20天,更被外界关注。
实际上,从2018年IPO上市企业的融资情况,亦可看出“新经济”和“高端制造”等概念,成为A股最新亮点。
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以425.75亿元,占总融资规模的31.26%,成为2018年融资规模最大的行业,远超过排名第二和第三的资本货物与多元金融行业。
此外,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和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等行业,也分别通过IPO融得67.49亿元和45.09亿元的资金。
与此相比,今年以来传统产业企业的上市则显得艰难,以万达商业等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尽管早已处于排队状态,但始终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上市成功。
申万宏源策略分析师彭文玉表示,股权融资担负着资源优化配置的重任,需要契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自2017年以来,上市企业行业以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居多, 充分体现了支柱产业由传统产业转向新兴产业这一变化。
21世纪资本研究院另外发现,尽管为支持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国人保以及多家券商、银行年内成功上市,但仍有多家金融企业出现了批文难产、取消审核和上市进度迟缓等问题。
“促进金融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补充资本金,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当下有重要作用。”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说。
IPO区域竞争强者恒强
2018年IPO企业数量的减少,并未影响企业所在区域的格局。103家首发上市的企业中,有半数来自苏粤浙三个省份。
其中,江苏省以19家IPO企业,成为2018年新上市公司最多的地区,排名第二、三位的则是广东省和浙江省,后二者分别有17家和16家企业年内实现上市。三个地区合计新上市52家公司,占整体比例达到50.49%。
与2017年相比,苏粤浙三个省份合计有250家企业IPO上市,占当年总量的57.21%,但去年排名第一的为广东省,其次则是浙江省和江苏省。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沿海经济强省IPO的企业数量多,一方面缘于地区经济活跃,尤其是民营经济占比较大,新兴产业发展较好,另一方面则得益于政府对企业上市的支持。
其中一个积极变化是, 湖北IPO上市企业家数同比大增。
2018年,湖北省有5家企业成功IPO,而其2017年仅有2家首发上市。其中,2018年10月中旬上市的天风证券(601162.SH)的上市,是湖北省近年来在金融领域资产证券化零的突破。
但是, 山东省和福建省2018年的IPO并不乐观,前者只有1家企业上市,后者也仅有2家。而在2017年,这两个省份均有25家企业成功首发。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数年IPO乏力的东北地区,2018年继续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无一家企业实现上市。21世纪资本研究院发现,今年共有12个地区IPO企业数量为零。
但与此同时,一些省份也在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区域内企业上市。以内蒙古为例,今年7月曾出台政策,对区内企业实现首发上市的,财政按照最高不超过800万元给予奖励补贴。
相关文件更进一步指出,到2020年末,内蒙古将力争新增上市辅导期企业10家,实现企业上市4家,贫困地区企业实现上市零突破。
山西则对外印发了《山西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设立和管理办法》等文件,并在文件中表明此举是加强山西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培育,大力推动山西省资本市场发展工作。
“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和注册制的即将落地,部分具有优势产业的地区也有望享受到这波红利。目前细则虽然没有出台,但根据摸排的情况来看,已经有不少企业主动与我们取得了联系,我们也根据产业优势、行业规模、业绩体量等条件圈定了一批企业,涉及多个地区。”近日,中部地区一家券商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此表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读懂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