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迎来了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刘慈欣做客学校“润心讲堂”。刘慈欣与中石大青年学子分享对能源、对未来的想象。中石大副校长张广清为刘慈欣颁发“润心导师”聘书。
刘慈欣的到来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容纳700余人的中油大厦报告厅座无虚席。中石大科普协会的同学们专门制作了视频《中石大学子心中的大刘》,视频在讲座前播放。
在科幻文学中,能源是重要的创作元素和灵感来源。讲座中,刘慈欣与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对未来、对能源的想象。刘慈欣认为,当今世界能源问题一直存在,传统化石能源仍然是能源的主要供给形式。随着技术的进步、新能源的崛起,能源问题将不再是难题。他以“戴森球”为例向大家解释,“戴森球”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种设想,它是直径2亿千米不等,用来包裹恒星开采恒星能源的人造天体,利用恒星做动力源的天然的核聚变反应堆。而在现实研究中,现代能源技术也在朝着“更深”和“更致密”两个方向进行突破。
座谈环节后,刘慈欣与学生进行了深度交流。“三体文明是怎么构思出来的?”“您怎么看待自己的书改编成影视作品?影视作品有没有拍出您想象中的画面?”“如何使科幻小说和有中国特色的故事结合起来?”“人类探索宇宙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人类探索宇宙而对地球产生不良影响,那么我们还应该花这么大精力去探索宇宙吗?”在场同学纷纷提问,刘慈欣一一进行解答。
现场交流结束后,刘慈欣代表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与中石大签署框架协议,共建“科学创意写作与传播研究中心”。该中心将结合中石大在工科教育中的卓越优势及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的创新资源,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等机构支持下,形成跨界合作的联动机制,推动学科间的深度协作与优势互补,用科幻激发科学的想象力,实现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传播的协同进步,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刘慈欣(1963年6月23日—),中国当代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及第十届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主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阳泉市文联名誉主席,刘慈欣文学院终身名誉院长。他是山西阳泉人,祖籍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他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获此奖的首位亚洲人。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山西阳泉长大,1985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电工程系,后于山西娘子关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1999年发表首作——短篇小说《鲸歌》,同年以短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首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这是公认的中国科幻最高奖。此后,刘慈欣连续数年获得该奖。2006年,他开始连载长篇科幻小说《三体》,后于2008年、2010年相继出版了《三体2:黑暗森林》和《三体3:死神永生》。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科幻文学最高奖项雨果奖,标志中国科幻文学走向海外。2018年,刘慈欣以180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同年他被授予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位中国人。2019年,刘慈欣原著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全国上映,斩获46.86亿票房,当年也被观众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刘慈欣被誉为“当代中国科幻第一人”,其作品“三体三部曲”(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刘慈欣的主要作品有7部长篇小说、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以及部分评论文章;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刘慈欣的作品既有技术细节,又蕴涵现实关照与人文情怀,兼具技术性与文学性;曾获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 2013年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且被翻译成1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2015年获世界科幻协会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6年获美国科幻小说轨迹奖最佳科幻长篇小说奖,2020年和2021年获日本科幻小说星云奖等。
整理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