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东湖居士:作家、诗人、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副院长。曾第一个提出“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学术观点,曾在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主讲《解密晋商文化》,创作长篇小说《山西煤老板》等三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现重点从事文化品牌研究和文化产业发展。
太原未来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好市长”?
今天有两则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
一则 是郑州正式成为“特大城市”。
一则 是太原“网红市长”退休了。
郑州的GDP已超过万亿。
面对郑州的成功晋级,太原的未来如何发展?摆在了新市长面前,也摆在了太原人和关心太原未来的学者面前。
诚然,太原这些年的发展非常神速。有人形容:半年的拆迁量越过以往十多年的总和,几年的变化相当于过于几十年的总和,太原的网上热度,丝毫不亚于北上广。
可是,一些简单冰冷的数字和现象告诉我们一个严酷的事实:论人口,太原不过4OO多万,看看周边省会城市:郑州1OOO多万,石家庄1OOO多万,西安8OO多万;论GDP,太原3OOO多亿,郑州超万亿,石家庄9OOO多亿,西安8OOO多亿。
论品牌企业,
太原无论国企还是民企无一家在全国叫响。
郑州,石家庄,西安品牌企业好多家。
有人说,GDP是"狗的屁",管屁用。可是在现行衡量标准中,"狗的屁"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财富家底,规模实力,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等等。一个城市的GDP,好比一个家庭的财产,GDP越高家产越厚越多,GDP越少家产越薄越穷。
全国来说,城市GDP在5OOO亿以上,一万亿以内叫"超大城市",一万亿以上的叫"特大城市",目前,中国"特大城市"有18个,超大城市有3O多个,2O17年太原在全国的排位是第72位,城市规模属于中等偏下的城市,甚至不如周边的邯郸、洛阳、榆林等等。另外,太原产业空心化,人才流失严重,文化活力不足,债务负担超重……特别危机的是,正如人不能靠卖血为生,城市不能靠卖地为生,而太原经济完全依赖房地产,缺乏新兴产业和战略支撑。
在这个大数据和注重流量的时代,排行榜和首位度决定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排名靠后的太原,红而不强,大而不壮,不要说与沿海省会城市相比,在中西部六个省会城市中,太原是垫底的。这就是太原的真正家底。
太原未来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好市长”?以下是愚人浅见,未必适当:
太原需要一个在行政机构和建制区划领域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好市长。
很多人不理解:这些年太原变化这么大,为什么与其他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难道别人吃了"神药”?不是别人吃了“神药",而是我们观念和思维上落伍了。我们专注修桥盖房,小打小闹的时候,别人放开手脚、大刀阔斧进行宏观改革和区划变更,像企业兼并重组一样,对城市进行兼并重组,扩大了城市容量,提高了城市首位度和排名度,大规模吸引了投资和产业扩张。如成都与都江堰、眉山三市重组为大成都,人口超2OOO万,GDP过万亿。石家庄市与原石家庄地区重组为新石家庄,人口过千万,GDP近万亿。合肥与巢湖重组为新合肥,人口近千万,GDP近万亿。
历史上鼎盛时期的太原,包括今晋中全部,吕梁,忻州大部,为北朝霸府、大唐北京、中原北门。享有“龙城”之誉,统治者为防龙潜太原,故意将其碎片化、低矮化,缩小化。今要发展太原,首先要将历史上属于太原的地方,重新划归太原,这样长江以北又诞生一个人口超千万,GDP超万亿的大都会新龙城。以太原的文化底蕴,人才资源和能源优势,短期内做强做大,不在话下。龙城崛起,三晋才能复兴。实现这个目标,既是对太原新市长的挑战,也需要中央和山西加大支持力度。前日,山东济南与莱芜重组完成,说明中央政策通道并无障碍,关键要看山西的支持力度和新市长的公关能力。
太原需要一个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好市长。
大把挣钱的市长,重心在人才引进和产业规划上。大把花钱的市长,重心在工程建设和资本运营上。中国现有体制下,民营企业融资举步维艰,而国有企业融资却方便简单,政府融资更是轻而易举。国内外大批的流动闲散资金,无一例外,都瞄准了地方政府。只要有人敢要,就有人疯狂借贷,多大规模都不限制。国企借贷,担保抵押。政府借贷,有些金融机构甚至不需要担保抵押,作背书的是共产党和城市几百上千万人民。政府只要有胆借钱,鸟巢也好,水立方也好,港珠澳大桥也好,随时可以复制到你家门口,因为技术工程,早已天下一家,小儿科一个。不缺钱,不缺技术,什么都不缺。
金融门洞大开,会花钱举债的市长就太好当了。而会挣钱发展的市长太难当了。需要解放思想,需要引进人才,需要产业规划,需要企业孵化,需要培植制造业,需要熟悉新兴产业,需要培育品牌集群,需要作风民主,甚至需要低三下四,受人嘲讽……
放眼国内,但凡兴旺发达的城市,都是民营企业生机勃勃,国有企业弱势。如上海,杭州,深圳,广州,武汉,郑州等等。但凡发展艰难的城市,都是国有企力强势,民营企业弱势,如哈尔滨,长春,沈阳等等,特别是我们太原。从历史来看,晋商海内最富,汇通天下的时候,是晋商民营资本家打出了天下。改革开放中期,山西出现过“黄金十年”,也是民企创造了辉煌。
太原目前来看,红红火火的房地产市场是央企和上市公司的天下,他们攻城掠地,卷走了大部分财富。资源领域,央企和省属国企垄断了市场和一切,有的地方老百姓过冬,还要砍树取暖。国企的背后是垄断,垄断背后是特权和专权。特权和专权,一旦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国企很容易沦为大老虎和奸人内盗的"家企”和特别提款机。周永康,金道铭之流随时可能春风吹又生,"死而复活”。他们的"后宫”和“太子”最善于阉割国企,阉割待宰的肥猪,老百姓不要说分肉,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
这些年山西政府经过大规模整肃,用人风气焕然一新。高官大吏谦虚低调,注重学习,礼贤下士,改变很多。而省企国企处在边缘地带,沉疴恶习,依旧很重。我曾接触过几位“大当家”,几乎清一色都是老子天下第一,媚上斥下,言而无信,自以为是,夜郎自大,不学无术,恃权而肥……依靠这些人掌舵,不要说造福太原,不祸害地方,已是万幸大吉。
民营企业,在全国经济结构中,已贡献了6O%的税收,创造了70%的GDP,吸纳了8O%的就业人口,承担了9O%的社会责任。发展壮大民营企业,是太原的短板,也是太原的希望和根本出路所在。
太原是“国进民退”的重灾区,发展民营经济虽然艰难,但太原具有得天独厚的基因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只要真心实意下大决心发展,晋商还会重振雄风。
太原需要一个休养生息藏富于民的好市长。
前日我去了一趟广东佛山,令我惊讶的是,这座GDP过万亿的特大城市,没有一座像样的桥像样的路,佛山机场简陋得像个鸡窝,更不用说像样的五星级酒店了。我把这个困感告诉了佛山朋友。佛山朋友哈哈大笑:一个城市的幸福感,并不是高楼阔路大广场,而是老百姓的实际收入。佛山人平均收入是太原的两到三倍。城市居民没有贫困人口,人人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文化和医疗。城乡几乎没有差别。佛山有美的、佛陶、雷氏照明、碧桂园等享誉全国的民营企业和利税大户。这些太原有吗?我听了哑口无言。
太原文化底蕴深厚,回溯历史,有两个有趣的人物非常值得我们反思。汉唐时期,太原的政治地位,相当于今日之北上广。赐任太原,几乎就是储君的位子。汉代,代王(太原王)刘恒经营晋阳十七年,锤炼了政治经验,回到长安称帝后,采取重文厚德,休养生息的政策,大汉王朝由贫穷走向了富强,史称“文景之治",文景两朝的财富积累,为后来汉武帝开疆拓土,称霸世界,奠定了经济基础。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隋炀帝杨广,杨广在登基前曾封为晋王,封地在太原,故多多少少与太原有了联系。论功业,千古帝王能与杨广相比者寥寥无几,单就开凿5OOO多里大运河这项最伟大的面子工程而言,无人能及。大运河的好处,不必多言,直到今天仍发挥着作用。但杨广为此耗尽民财,淘空国库,激起民变,最后身死国灭。刘恒休养生息,富民强国,名垂青史。杨广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千古骂名。任何发展都要以造福百姓,量力而行为前提,否则,就是劳民伤财,胡乱折腾。
改革开放初期,太原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大大小小100多个工厂,如今100多个工厂变成了大大小小100多个楼盘。工厂破产了,工人下岗了,开发商卷钱跑了。
任由房地产一味野蛮生长,任由卖地经济一业独大,任由财政窟窿越来越大。这还是我的太原吗?
古代圣贤刘恒,崇文厚德,休养生息,放水养鱼,藏富于民,造福一方。
未来太原的发展,我们充满了期待,故草成此文,一家之言,未必正确,求教方家,齐心协力,振兴太原。
(来源:东湖居士 晋行记 )
“大郑州”横空出世!“强省会挑战直辖市”的时代来了
来源:刘晓博说财经 作者:刘晓博
2019年新年伊始,中国城市竞争的格局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先是济南合并莱芜,一跃而成“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超大城市。昨天,河南又高调宣布了“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并公布了一系列新举措。
1月17日,河南发改委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在刚刚闭幕的河南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是当前河南全省发展的大局”。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亮点”是:
1、全面提升郑州的城市定位——“三中心一中枢一门户”。具体来说就是:国际综合交通物流中枢、全国新的经济中心、全国创新创业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 2、实施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能级提升行动。制定出台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3、实施交通互联网络互通行动。启动编制大都市区交通专项规划,抓好郑州机场—许昌市域铁路等工程,打造“轨道上的大都市区”;加密大都市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和城际快速通道网络,推动节点城市间由“互联互通”走向“直连直通”。
所谓“郑州大都市区”(见上图红色区域),以郑州为核心,包括郑州市域、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中心城区和巩义市、武陟县、原阳县、新乡县、尉氏县、长葛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土总面积约1.5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6%,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郑州大都市区”,早在2016年12月29日就写进了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正是在这个规划里,郑州被中央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获得了一个极其宝贵的“顶级头衔”。
郑州等城市获得“国家中心城市”头衔,一个重要的大背景是:中国城镇化的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强调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变为因应大趋势的“推动大城市化”、“城市群化”。说白了,就是通过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来引领发展。
或者有读者会问: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岂不更好?为什么要突出中心城市?
其实,城市的不均衡发展才是大趋势,或者说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看看美国、日本、英国、韩国的城镇化就一目了然——在美国这种大国,城镇化基本完成之后,人口和资源进一步向东西海岸汇聚,中部人口不断流失,很多小城镇消失,房价长期不涨;日本、英国、韩国这种中等国家,则出现了“首都通吃一切”的态势,伦敦、东京和首尔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金融、交通、教育、科研、文化中心,像日本这种人口通缩的国家,甚至只有东京一个城市人口在持续增长。
提倡做大中心城市,看起来会引发城镇化的不均衡,但至少给每个省级区域了一个“做大做强”的名额(有些城市是多个,比如山东、广东),防止了全省“被东南沿海”抽血。对于中国整体上的均衡发展,是有利的。
更何况,中国的城镇化如果走“大城市化+城市群化”的路径,占用耕地会更少,也更能节约资源。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8年11月18日下发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其中下面这段话极其重要:
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 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此外,对于欠发达地区建立“区域互助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在这份文件里,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门、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被中央直接点名为中心城市,将是未来全国城镇化的重要“领头羊”。
此前我在专栏里分析过:在这份名单里,有9个城市已经获得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头衔。深圳、澳门、香港尚未获得这个头衔,但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全球中心城市的地位不容质疑,在即将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里,会对香港有最新定位,其地位不会低于上海。
澳门虽小,却是独立关税区,拥有自己的货币,地位不低于省级区域。深圳是内地经济总量、汇聚资金第三的城市,未来可能超越“国家中心城市”,直接获得更高的头衔。事实上,深圳已经被国家要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下面接着说郑州。
在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眼中,郑州似乎比较平庸,缺乏一流的企业、一流的大学,也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GDP排名。但事实上,过去10年郑州发展非常快。
我至少在3年前就撰文指出,中国有“三大三小”人口增长中心。三大是:“北京+天津+廊坊”、“深圳+东莞+惠州”、“上海+苏州”,三小是:郑州、长沙和“厦门+泉州”。并预言了上述地区房价将会因为人口涌入而持续上涨。
河南是人口大省,户籍人口全国第一,常住人口全国第三。在河南境内,除了郑州和南阳外,在很长时间里其他城市人口都是整体流失的。郑州汇聚省会资源能力超强,内省内没有竞争对手。此外,郑州有明显的“地利”,在中国高铁网络中地位非常高,仅次于北京,能跟上海打个平手,并傲视广州。
在高铁网络引发的“陆权复兴”(我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时代,郑州这类陆路交通枢纽的复兴,是必然的。类似的城市还有:武汉、成都、长沙、西安、合肥、济南等。
所以至少在4年前,我就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经济人口大省的“强省会”,最终将超越“二流直辖市”。
所谓“二流直辖市”,就是北京和上海之外的直辖市。为什么是二流?因为国家的政策红包,首先给北京和上海,其次给深圳,现在又多了雄安新区和海南。轮到给“二流直辖市”的红包,就不多了。当然,给强省会的也不多了。
这时候,强省会和“二流直辖市”比拼什么?只能比拼谁能调动更多资源,做大自己。很显然,“二流直辖市”腹地比较小,根本无法跟“经济人口大省”相比。比如,重庆能调动的资源就不如成都,天津能调动的资源就不如郑州和武汉。
在强省会城市的背后,站着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政府天然地会支持“强省会”不断做大,更何况现在有了中央的要求。去年三季度,山东、辽宁、黑龙江、江苏就被中央巡视组批评,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不够。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政府做大做强自己的中心城市,就更加“畅通无阻”了。
所以,在“二流直辖市”和“经济人口大省的强省会城市”的长跑中,时间显然站在强省会一边。
上图:郑州近期的重大项目。
从汇聚的资金总量上看,杭州、成都都超过了重庆,杭州、成都、南京则都超过了天津。几年之后,武汉的“资金总量”也可望超过天津。
2018年1月,郑州曾出台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17—2035年)”,提出了“东扩、西拓、南延、北联、中优”发展思路。
所谓“东扩”,就是继续推动郑汴一体化,建设双创走廊,有序发展尖端制造业和高新服务业,建成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国际文化创意园、国际交往中心、创新创业高地、行政文化服务区、高等教育园区和现代体育中心。 所谓“西拓”,就是打造“郑州西花园”,与郑东新区相呼应,实现城市均衡发展,建设高端商务会议中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材料基地、通航产业基地、医疗康复中心、创新创业中心,有效支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所谓“南延”,是高标准、高质量、高规格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新郑组团,汇聚高端人才、高端产业、高端要素、高端商务、高端居住,建成国际航空大都市、区域核心增长极,推进许港产业带建设。 所谓“北联”,是探索向北“跨黄河”与焦作、新乡毗邻地区联动发展,加强黄河两岸生态保护,建设沿黄生态经济带,加快一体化进程。 所谓“中优”,是优化中心城区布局,有序推进功能疏解,降低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位,强化金融商务、总部经济、国际交往、文化创意和都市休闲旅游等功能,建设环境优美、生活方便、交通便捷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点评: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东面显然是郑州含金量最高的、优先发展区域)
此外,郑州的面积也有望扩大。目前官方正式的说法是,将“积极推进中牟、荥阳、新郑的撤县(市)改区”。
中牟等三个市县,是郑州代管的市县,如果改为区,可以扩大“狭义郑州”的面积。但事实上,这仍然算是“内涵式扩张”,郑州的总面积没有变化。
郑州总面积是7446平方公里,是省会城市里偏小的。目前大部分省会城市的面积,都超过1万平方公里,其中哈尔滨达到了5.31万平方公里,长春为2万平方公里,石家庄、成都则1.5万平方公里左右。济南此前面积为8177平方公里,超过郑州,但仍然合并了莱芜成为“超1万平方公里”的大市。
所以,郑州未来也很有可能“外延式扩容”,其中北面和东面最有可能。至于郑州的未来,肯定是值得看好的。其实早在三年前,我就建议有条件的人投资郑州。
上图:郑州城市组要组团。
展望未来,海口、南京、武汉、太原等省会城市也都有“变大”的可能。至于这些城市的发展前景,也都值得看好。
未来在中西部,“一省一城”是城镇化的基本态势。买房子,就是买省城,是投资的基本原则。至于东部省份,则有可能维持两个或以上的中心,比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