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 > 正文

山西两大高校合并成立“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2019-06-09 23:46:02   阅读:10.3k+

 

 

近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与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并成立“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两校合并是开展“改革创新 奋发有为”大讨论的重大成果和奋进之笔,是优化山西高职教育资源、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重大举措,是服务山西转型发展、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证,是实现两校优势互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两校合并将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力地推动学院发展迈上新台阶。

通过两校合并,学院将建成以服务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智能冶金、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等为主要特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为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成为引领山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者,对标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服务需求的引领者,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开拓者,尽快跻身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行列。

 

 

 

 

据世界晋商网了解: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隶属于山西省教育厅,前身是1952年创立的冶金工业部太原钢铁工业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组建的14所钢铁学校之一。2001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升格为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学院顺利通过国家示范建设院校项目验收,成为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

建校66年来,学院虽几迁校址,数易校名,却始终薪火传继、初心不改,秉承“励学重行”之校训,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之精神,先后为国家建设发展输送了5万余名优秀技术人才,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技术骨干、工匠大师从这里脱颖而出,奔赴祖国各地,为祖国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钢铁摇篮”。

目前,学院占地面积800亩(含共建用地600亩),校舍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0亿元,馆藏图书52.88万册(含电子图书);教职工424人,其中专任教师346人,教授10人,副教授77人,省级教学名师4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资源库培育项目1个,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0项;全日制在校生8268人。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体的全日制专科层次的高职学院, 隶属于山西省能源局管理,业务上受山西省教育厅的领导。学院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山西采矿学校,1954年更名为太原采矿学校,1986年更名为山西省煤炭工业学校,2003年升格为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7年学院矿业工程被确定为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建校以来,学院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万余人、培训15万余人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学院占地683亩,其中位于太原市许坦东街38号的主校区占地面积110亩,位于省综改示范区西贾北街72号的新校区占地面积573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228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43.56万册,电子图书2.988TB。建有13个校内实训基地,97个实验实训室。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煤矿安全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省级矿山机电示范实训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素质过硬。现有在职教职工306名,其中专任教师245名。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93名,“双师素质”教师150名,取得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的146名。培育有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2个专业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培养有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6名省“双师型”教学名师、2名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9名省“双师型”优秀教师,有1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7名山西省煤炭科技专家,5名全国煤炭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和33名院级专业带头人,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工作者,2名教师被评为山西省模范教师。

学院积极探索实践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先后建立了“合作办学理事会”、“山西省煤炭职业教育集团”、“山西省煤炭职业教育发展基金会”和“校友总会”,创新了以“一团三会”为平台的多方参与、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加、学校主体”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学院是“国家煤炭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山西省煤炭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山西省中小型煤矿矿长培训基地”、“山西省煤炭创新性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和“山西省煤炭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基地”,是山西省煤炭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单位,是山西省煤炭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

2017年6月,学院1300余名师生入驻新校区,根本上改善了学院的办学条件。以此为其契机,学院对接示范区产业发展,依托煤炭行业和山西省综合改革示范区,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安全培训平台、专业建设与校企共育人才平台等“四个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深化人才培养改革。

来源:世界晋商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