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科炭美新材料(湖州)有限公司(下称“国科炭美”)宣布获得1亿元天使+轮融资。据了解,深耕碳基储能材料研发赛道的国科炭美成立至今不足两年,但已经先后完成三轮融资,备受资本追捧。
晋融社注意到,国科炭美其实是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成果转化企业,公司董事长及核心团队均来自中科院山西煤化所。
无独有偶,前些日子,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孵化的“国科领纤”也刚刚完成一轮数千万元的融资,该企业专攻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碳纸及相关“卡脖子”材料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近年来,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被冠以“炭材料界的黄埔军校”的称号,旗下多项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受到资本和市场关注,甚至还走出过IPO企业。
01、国科炭美两年完成三轮融资
国科炭美成立于2022年12月,位于浙江湖州,致力于提供碳基储能材料解决方案,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在储能、电动汽车、工业用车、两轮车和基站等应用场景上,主攻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成立不足两年,国科炭美的科研实力却备受认可。
据了解,国科炭美可提供高容量、高倍率、长寿命及低成本的硬炭材料,目前已具备生物质、煤、沥青三种技术路线研发能力,相继推出了钠电硬炭等系列产品,可提供优质负极材料及应用解决方案。
2023年8月正式启动1000吨锂/钠电池负极材料工业示范线建设,2024年1月完成建设,目前正在进行生产调试。
国科炭美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有如此多成果,得益于其强大的研发背景。
事实上,国科炭美是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成果转化企业,创始人兼董事长陈成猛便来自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陈成猛长期从事先进炭材料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是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入选者。
公司团队由“科学家+工程师”核心人员组成,均在炭材料与电化学领域深耕多年。
早在2023年4月,公司就获得了凯风创投、珠海冠智投资的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同年10月又获得了力合资本、核聚资产、鹏鲲新能源、招商致远资本、苏州软银、超威电源等联合投资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最新的1亿元天使+轮融资,由力合资本领投,诚毅投资、东方嘉富、超威集团、机场泓宇、萃英创投、国华投资、长兴金控、沪蓉创业、乐赟资本等跟投。本轮资金主要用于推进千吨硬炭产线和材料研发与测试平台建设。
02、炭材料界的黄埔军校
前些日子,同样由山西煤化所孵化的国科领纤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量产产线建设。
2023年,国科领纤在江苏常州武进区成立,为山西煤化所吴刚平创办,聚焦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碳纸及相关“卡脖子”材料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专注于碳纸及碳复合材料的生产。
据悉,国科领纤是当时国内唯一具备从连续纤维处理、碳原纸生产、碳纸生产全流程技术、批量化生产的团队。其致力于打破国外企业在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领域的垄断,实现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
成立当年,国科领纤就先后完成天使轮、种子轮两轮融资。
于2019年成功上市的国产高性能碳纤维领域领军企业中简科技,亦与山西煤化所颇有渊源。该公司实际控制人杨永岗、温月芳及部分核心技术人员曾在山西煤化所等单位任职,部分核心技术系从山西煤化所受让取得。
2008年,杨永岗放弃高薪和出国的机会,带领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高性能碳纤维技术团队在常州创建中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即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并开启了我国T700级以上碳纤维全面国产化的进程。
提起创办中简科技的初中,杨永岗曾公开表示,一方面是根据当时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领导的指示,要求“新材料要在东南沿海发展,新能源要在西北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受已故的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导师贺福的影响,接棒完成“把我们自己的碳纤维产品真正用在我们的国防领域”这个理想。
此外,山西煤化所还联手我省多家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换,如与美锦能源共同打造电容炭。
2015年起,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课题组就投身于电容炭国产化技术的攻关。2016年,美锦能源与山西煤化所强强联手,美锦能源投资2300万元用于中试技术攻关,获得16项专利。2021年8月,美锦能源与山西煤化所签订协议,共同成立山西中科美锦炭材料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建设1000吨淀粉基电容炭产业化项目。中科美锦的玉米淀粉基电容炭一期(500吨)今年投产后,有望实现电容炭的国产化和进口替代,解决困扰我国超级电容器行业多年的难题。
去年1月份,阳股份又宣布打造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出资购买购买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山西煤化所”)的技术开展千吨级高性能碳纤维一期200吨/年示范项目。
03、科技赋能产业,山西在行动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1978年9月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并沿用至今。该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环境、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工三大领域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与开发。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山西煤化所将围绕煤炭高效低碳利用、炭基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氢能与燃料电池核心关键材料、污染物协同控制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个主攻方向,开展定向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已经成为共识。为了补上硬科技短板,我省也一直在努力,试图打造数百家研发机构。
去年,山西省将体制内存量研发机构逐步改造为新型研发机构,利用财政资金新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对社会资本参与成立的研发机构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其建设为新型研发机构。此外,为打造一批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高水平创新平台,计划到2025年,全省将建设新型研发机构500家,其中省级200家,引进一流创新人才和团队200名(个),聚集科研人员1万名,培育国家级创新载体5家以上,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注入动能。
未来,我省有望出现更多的“山西煤化所”赋能产业发展、企业转型。
来源:晋融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