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放飞陶都之梦——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侧记


2018-09-03 20:58:37   阅读:10.2k+
文/李志军 白军社

8月18日至20日,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在华北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阳城县成功举办。这场绚丽多彩的陶博盛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精彩和惊喜。

作为一个地处南太行的内陆小城,能够举办这样的国际性的活动,在我省乃至整个华北地区来说,都是少有的。对于阳城这个有着悠久生产历史的陶瓷之乡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那么,这样重大的活动是怎么产生的,它的举办将会给阳城陶瓷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改变?让我们走进阳城,去回望刚刚发生的这一重大活动及其蕴藏在其中的那些不寻常的故事。

逆风起飞,再燃创业激情

2018年,对于陶瓷产业来说是一个形势非常严峻和不利的年份。面对产能过剩、环保高压、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国内市场竞争无序和海外市场销售量价齐跌的境况,不少陶瓷产业处境艰难,不断在市场中迷失自我。陶瓷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大洗牌”。

阳城陶瓷也不例外。一时间,茫然、悲观的情绪在经营者和生产者中蔓延。2018年新年伊始,晋城市委书记张志川到阳城县调研,给阳城注入了“强心剂”,由此引发了一场对陶瓷产业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回望历史,阳城陶瓷有着深厚的积淀和辉煌。阳城的陶瓷生产,萌于西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史悠久。今天的山西文博馆,收藏着西汉时期阳城生产的罐、瓮、盘、碟、杯等出土陶器。早在唐宋时期,黑白釉瓷器就已非常普遍,宋人所著《扁鹊心书》《苏沈良方》等医书,多次提及的灵药炼丹定型升华器,就产自阳城,故称为——“阳城罐”。

 

明清时期,阳城就是故宫琉璃瓦的特产地,故宫的琉璃瓦和承载中华民族精魂的九龙壁,90%出自阳城。同时,阳城陶瓷开始走进平常百姓家,初步形成特有的工业和商业模式。“全兴号”“日升号”“顺和号”等陶瓷厂先后在后则腰等地出现,使阳城陶瓷产业达到全盛时期,并走向古丝绸之路。除了建筑陶瓷,日用陶瓷也一脉相承,远销全国各地,畅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年代,“玉柱”茶具被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选为国宾接待用具。审视现在,阳城陶瓷产业经过集群、集约化发展,已形成一个产业链条齐全、工艺先进、产品多元化的新格局。

“十一五”以来,阳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陶瓷产业,斥资数亿元兴建陶瓷工业园,引进广东、福建、浙江、湖北、江西等地客商入驻,全县建成21家大中型现代化建筑陶瓷企业,形成年产2亿平方米的生产规模,直接安置就业1.2万余人,拉动就业近2万人,成为阳城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阳城陶瓷在古建琉璃领域的杰出代表——乔氏琉璃,采用纯手工生产工艺,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以华冠陶瓷公司为代表的阳城陶瓷搭乘“长安号”列车走出国门,出口乌兹别克斯坦。目前,已有华冠陶瓷公司、福龙陶瓷公司、金玉陶瓷集团、德福陶瓷公司等企业生产的内墙砖、外墙砖、墙裙砖、地板砖等系列产品,出口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印度、越南和俄罗斯等国家。

 

这些曾经的辉煌和成果,令人骄傲,也激发了人们新的自信。然而陶瓷产业存在的短板和差距也让人忧虑。尽管阳城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还远远不够;尽管阳城陶瓷产业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现在已经达到了广东佛山的水平,而且在各地举办的博览会上得到了验证。但是由于营销力度不够,缺乏市场认知,许多企业还销售的是“贴牌”产品,产地不敢说是阳城,从而使同等品质的产品价格卖不起来,附加值低下,效益严重受损。

追溯,反思,研讨,碰撞,一个强烈的共识在人们脑海中形成:阳城陶瓷当下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力加强区域品牌建设,而区域品牌的打造离不开展会经济的支撑。

阳城县委书记窦三马认为:“阳城陶瓷走到今天,应该有新的追求和作为。发展会展经济,不仅有利于提升阳城陶瓷的知名度、叫响自己的品牌,而且能够吸引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涌来,促进阳城与先进地区、企业的交流合作和经贸往来,是阳城陶瓷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由此,一个举办陶瓷博览会的行动呼之欲出。

精心谋划,办高质量展会

2018年6月15日,阳城举办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的请示报告,得到了山西省政府的正式批准。自此,紧张的筹备工作拉开帷幕。

为了办好首届陶博会,阳城县委、县政府精心谋划,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全力以赴。

注重“新意”,高点谋划。经过深入思考、讨论,阳城为首届陶博会确立了“阳城陶瓷通天下,见新见绿赢未来”的主题。2009年5月,习近平同志曾亲临阳城考察,给阳城人民留下了“见新见绿”的肯定和鼓励。本次陶博会,把“见新见绿”作为主题,作为重要的思想灵魂,深刻体现着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寄寓了人们做大陶瓷产业,让阳城陶瓷开疆拓域、走向世界的美好愿望。阳城陶瓷,必须坚持走开放创新之路,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才能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突出“诚意”,以诚招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马,带领相关部门领导和陶瓷企业家,远赴广东、上海等地,参观考察先进地区的陶瓷生产和制造业的发展状况,积极与国家陶瓷协会以及广东佛山陶瓷界的专家、企业家联系、对接,虚心向他们探求举办陶博会的经验。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政府对政府、企业对企业、团体对团体、网络对网络的方式,以最大的诚意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联系,热情组织国内外的陶瓷企业和经销商前来参展。

7月初,阳城县委、县政府特地邀请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的领导和专家前来阳城,对陶瓷产业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研。协会领导在对阳城陶瓷的产业布局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的同时,对阳城陶瓷的发展给予了积极肯定,对阳城举办陶瓷博览会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阳城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具备了发展陶瓷产业的历史厚重感,更有着打造阳城陶瓷品牌的先天条件。”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吕琴对阳城陶瓷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经过多方论证,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作出了授予阳城县“中国(华北)建筑陶瓷生产基地”称号的决定,给了阳城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徐波,陶瓷信息报社社长欧阳天生,建陶行业资深人士、知名展会专家孙红霞女士等,被阳城县委、县政府聘任为“阳城县陶瓷琉璃产业发展顾问”。

 

追求“广意”,积极造势。7月16日,阳城县委、县政府在美丽的南国陶都广东佛山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山西日报》等10多家主流媒体以及广东建陶行业、返家居领域的30多家媒体参加,发布了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博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及相关情况,介绍了阳城陶瓷产业的历史、现状、规模、效益和比较优势,向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地陶瓷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经销商等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随着各级报纸、电视、网络以及新媒体的传播,“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迅速成为一个高频词汇,不胫而走,传向四面八方。由中新社记者采写的报道,先后被《澳门日报》、菲律宾《联合日报》、泰国《亚洲日报》以及20多家海外网站转载,把这一消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阳城在筹备工作中注重增加国际化和时尚化的元素,积极邀请和组织了国内外100多个参展商、17个国家的50多个采购商以及河南等地的40多名经贸代表前来参加。吸引了梦娜丽莎等12个国内知名品牌参展,推出了当地企业研发的负离子瓷片、柔光、缎光以及精雕釉、亮光釉等20余款瓷片新品,为首届陶博会增添了动人的魅力。

华丽绽放,希望就在眼前

初秋的阳城,金风送爽,瓜果飘香。

8月18日至20日,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在山西省阳城县建筑陶瓷工业园区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参展商和采购商以及当地干部群众6万多人,徜徉在美丽的获泽河畔,共同参加和见证了一场精品荟萃、绚丽多彩的陶博盛会。

首届阳城国际陶博会共设A、B、C三个展馆,固定展位150多个,另设有临时展位,展馆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参加展销的国内外参展商达100多家,产品涵盖建筑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日用陶瓷、古建琉璃、陶瓷机械设备等。风格不同却各具创意的展馆被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陶瓷新品映射得绚丽多彩,瞬间引爆了人们的眼球。不同种类、不同规格、不同图案的产品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片片美妙的图景,使偌大的展区变成了一个令人惊艳的陶艺世界。

 

为期3天的阳城陶博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签订大宗产品购销协议100份,签约产品总价值达18亿元。有3家外地企业达成了投资阳城的协议,投资金额达15.7亿元。

一度犹如“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阳城,这次一下子走到了世人面前,许多人在发出啧啧称叹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对阳城陶瓷的认知。

来自英国、俄罗斯、泰国、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十几个国家的50多名采购商组成的国际采买团以及从各地赶来的经销商,结伴穿行在一个个华丽的展馆,这些别具匠心的新品陈列、美奂绝伦的抛光釉面、线条流畅的花型图案,无一不让他们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泰国前工业部副部长、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顾问邬东·翁威瓦猜此次参加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博会,感受很深:“在泰国北部有一个以陶瓷闻名的喃邦府,虽在技术工艺方面远不如中国,但依然秉持着独有的泰国特色。希望阳城可以和喃邦府进行深入合作,促进泰中两国的贸易往来,共同推动两国的陶瓷产业走向国际。”

 

此次陶博会不仅是国内外陶瓷精品的集中展示,而且是产业发展的一次高端展望和深度研讨。期间,相继举办了“2018阳城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和“‘一带一路’建陶琉璃产业发展展望商务论坛”以及产业发展座谈会。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著名经济学家胥和平、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名誉主席吴志毅等分别作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制造业的新机遇》《新形势下,中国制造业的创新与转型》《东盟市场特点与开拓海外市场的风险规避》等演讲。

这些专题演讲,以国际化的视野,分析了全国、全球陶瓷产业在政策、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的趋势和走向,深刻解读了当前国内陶瓷产业所面临的产能过剩的压力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从政策层面、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积极为阳城陶瓷产业把脉,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人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坚定了阳城做大做强陶瓷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阳城县长史小林表示:“首届阳城陶博会的成功举办,给了我们新的启示,我们将坚持不懈地把阳城陶博会办下去,办成国内一流的展会平台,不断加强同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架起一座通向世界的桥梁,进而在这种融合与创新中进一步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激活生产要素,提高产品质量,塑造区域品牌,加强市场营销,不断增强陶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努力把阳城打造成一座名闻遐迩、充满活力的华北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