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 > 正文

移送违纪违法线索43件!山西审计报告全文发布:260亿元政府投资基金存在问题


2024-08-29 09:28:26   阅读:15.2k+

山西省审计厅原厅长陈磊,现任山西省发改委党组书记资料照片

山西审计发现权力滥用问题线索20件,涉及金额40亿元。

2024年8月13日,山西省审计厅发布了《关于202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中写道,2023年6月以来,省级审计机关发现并移送各类违纪违法问题线索43件,涉及金额81亿元、66人。

最突出的是权力滥用问题多发。审计共发现此类问题线索20件,涉及金额40亿元。主要是在公共资金使用、国有资产处置中,一些领导干部违规决策造成损失浪费,以及利用职务之便搞利益输送、侵占国有资产等。

虚报募集社会资本103亿元

审计报告中透露,审计省级政府投资基金时发现,两家国企旗下的基金管理机构,将财政性资金、企业虚假出资和基金管理人出资,计入社会资本, 虚报募集基金社会资本103亿元。

82只子基金涉及投资260亿元 ,存在未经批准设立或逆程序设立等问题;8亿元基金违规投向房地产开发等项目;15只子基金“名股实债”投资13亿元;由于投资项目停工停产、企业亏损等原因,96亿元基金存在损失风险;3户国有企业管理的14亿元基金长期闲置。

2017年5月,山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不得从事“名股实债”等变相增加政府债务的行为,资金亦不得投向房地产等领域。

东部某省国资系统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政府投资基金闲置及“明股实债”投资等问题,与市面上缺乏好的投资项目有关。

此外,在对国有资产进行审计时发现,一户企业管理的大数据产业基金,将1亿元出借给了企业所属单位,用于日常经营,8147万元长期闲置,基金投资引导作用未有效发挥。

一位受访者在北方某省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任职,他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当地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政府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受到影响,投资变得更谨慎。

此外,山西多家担保机构也存在问题。

审计报告显示,省本级和运城等6个市9家担保机构,违规向企业收取评审费、保证金等6702万元。省本级和阳泉等7个市11家担保机构,未建立与合作银行的风险分担机制,62亿元担保业务的风险责任,全部由担保机构承担。

临汾等3个市财政,未及时将2464万元担保补贴资金拨付到位;省本级和忻州等3个市5家担保机构偏离主业,发放1.64亿元委托贷款逾期,形成风险;省本级和晋城等3个市5家担保机构,向失信被执行人等44户不符合条件企业提供5.97亿元融资担保,面临到期代偿风险。

违规发放贷款27亿元

审计报告还发现9家省属国有企业存在会计信息不实,成本费用控制不严,资金使用绩效不高等问题。

例如,3户企业外包业务单价偏高,增加成本1.85亿元;3户企业外包业务虚增加工环节、层层转包,增加成本8660万元;1户企业建设的物流园区等10个项目,长期停工停运,沉淀资金4.39亿元。

另有5户企业收入少计2.37亿元、多计3.47亿元,成本费用少计3.97亿元;2户企业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不完整,少计资产4.59亿元、少计负债6.07亿元。

此外,审计部门还组织对11家村镇银行和14家农商行进行审计调查,发现存在风控管理等问题。

11家村镇银行和1家农商行对贷款资料审查不严,向提供虚假资料或不符合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27.19亿元;6家村镇银行在核销资料不完整、未履行相关审核程序等情况下,违规核销不良贷款5591万元。

与此同时,村镇银行盈利能力不强。部分村镇银行贷款投放不足,运营成本高、收入低,存贷比和成本收入比不符合相关要求。

审计机构建议,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完善内控制度,严格企业会计核算,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积极盘活沉淀资金,提高金融机构运营能力,规范金融业务开展,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审计报告中写道,审计指出问题后,有关部门单位和市县积极整改,有些问题已完成整改。下一步,省审计厅将认真督促整改,省政府在年底前将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全面整改情况。



来源:山西省审计厅官网、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