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于魁智首次演绎晋商


2012-09-23 07:43:54   阅读:10.3k+
 

于魁智首次演绎晋商

   【世界晋商网讯】11月6日和7日晚,京剧《走西口》在辽宁大剧院上演。 《走西口》是由山西省京剧院、国家京剧院、中国戏

  曲学院联合推出的大型新编历史剧。 《走西口》曾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荣获第九届山西省戏剧“杏花奖”、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铜奖”。 《走西口》剧本还曾荣获曹禺文学奖。

  京剧创新:挖掘地域文化精神

  新编京剧《走西口》讲述了清朝年间,晋德裕商号以诚信为本,历经艰难险阻,远征恰克图,开辟对俄贸易通道的故事。从中展示了晋商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虽然演的是清代故事,却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紧扣时代脉搏,以“诚信”和“开拓”的晋商精神为全剧主题,表现了晋商以义制利,开拓创新的思想精髓。该剧注重对人物内心的揭示和对人物个性的塑造。全剧结构紧凑,故事引人入胜。

  京剧《走西口》在山西省内外的成功演出,证明挖掘地域文化精神,融入当代京剧创作是行之有效的。京剧《走西口》、舞剧《一把酸枣》、话剧《立秋》,是山西省晋商题材剧的三部曲。当年,话剧《立秋》在我省演出时反响不错。 11月6日记者在辽宁大剧院演出现场看到,观众对这部来自山西反映晋商文化的京剧兴趣依旧浓厚。一位中年观众说:“京剧《走西口》很独特,很好看。这台京剧宣传的是诚信思想,弘扬的是晋商精神。这种诚信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值得弘扬!”山西省京剧院将京剧置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将“诚信”这个理念,通过优美的京剧唱腔和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传递给观众。

  京剧 《走西口》不仅具备传统京剧表演的唱、念、做、打,还在唱词中引入普通话,以便观众能更容易听懂、接受。此外,在演员的服装、扮相、舞台的布景设计方面也根据剧情进行了创新。整个舞台背景一改传统京剧模式,采用场景变换、灯光效果等话剧舞台的表现形式,比如最后一幕戏“火烧假胡麻油”的场面,无论是演员手中的火把,还是熊熊燃烧的烈火,都令观众身临其境。“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这婉转动听的旋律迅速地将观众带入特定情境之中,这种极富地域色彩的尝试,也是《走西口》的一大亮点,既增强了观赏性,也成为不太熟悉京剧的观众欣赏京剧的切入点。

  于魁智:

  京剧表现地域文化独一无二

  京剧《走西口》的另一大看点就是名家荟萃。京剧《走西口》汇聚了于魁智、李胜素、朱强、闫虹羽、张萍等京剧名家。 11月5日晚,辽宁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在辽宁大剧院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京剧《走西口》是于魁智倾注了很多心血的一部作品,为了排演好 《走西口》,他推掉很多演出邀请,并在四五年的时间里经常去山西考察,参观反映晋商文化的古迹,请教研究山西晋商文化历史的专家。

  于魁智告诉记者,京剧《走西口》的剧本深深地吸引了他。因为对于一个好的艺术作品来说,主题思想很重要,一个只会娱乐观众的作品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而京剧《走西口》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作品,不仅跟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还可以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他说:“这是我从艺37年来第一次在舞台上扮演晋商形象,常雨桥这个人物是一个诚信经商、以德经商的典型形象。我希望《走西口》会成为一个立得住,唱得响,传得开的精品剧目。 ”

  在同于魁智的交谈中,记者发现,原来《走西口》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京剧,因为在伴奏上《走西口》跟传统京剧并不一样。于魁智告诉记者,《走西口》使用的并不是传统京剧伴奏形式,从始至终都是用交响乐来伴奏的。他说:“用西洋乐队为我们的传统艺术伴奏,取得的效果很好,因为这样既能让观众听到交响乐的元素,又能听到熟悉的京剧皮黄的旋律。与此同时,根据山西民歌‘走西口’创作的音乐贯穿全剧,这种曲调优美的山西地方旋律,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晋商文化氛围。 ”作为京剧,《走西口》运用了唱、念、做、打的京剧表现形式,于魁智认为这是京剧《走西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独一无二的。他说:“有一场戏,表现的是晋德裕的伙计们为开辟对俄贸易通道,在沙漠里和劫匪搏斗的场面。这场戏很好地运用了京剧的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是别的剧种无法替代的。 ”

  舞剧《一把酸枣》、话剧《立秋》、京剧《走西口》,是山西省晋商题材剧的三部曲。前两部都曾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走西口》作为晋商三部曲的圆满结局,也在今年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并且是今年入围的唯一京剧。于魁智说:“京剧《走西口》在沈阳的演出,是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后的首演。”“我选择在家乡沈阳进行首演,是向家乡的领导、父老乡亲和戏迷们的汇报演出,同时我也希望这个剧所弘扬的‘诚信’和‘开拓’的晋商精神,能够在我的家乡产生积极的影响,产生共鸣。 ”

  □本报记者/王臻青 □见习记者/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