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忠堂》诞生的台前幕后
2018年7月1日,举国同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特别日子里,40集电视连续剧《诚忠堂》在央视八频道黄金时段开播。
从《乔家大院》的诞生,到根据长篇小说《乔家大院》第二部改编的《诚忠堂》的播出,整整跨越了12年。12年一个轮回,一株小树足以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婴儿也变成了风华正茂的少年。如今《诚忠堂》横空出世,是对乔家大院形象的再一次升华,是一次脚步坚定的尝试和探索,更是晋中和祁县在文化旅游事业中迈出的一大步。
这些年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值得述说;有太多太多的人,为祁县以及乔家大院奠定了文旅发展的宏伟蓝图,只有当我们走近他们,你才能了解到他们是如何像《诚忠堂》里的主人公一样,为国为家,孜孜以求。
建设新祁县的文化情怀
《诚忠堂》的问世,跟晋中市委、市政府的重视,跟祁县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推进,以及祁县各界的努力和付出密不可分。
2013年,祁县县委书记吴文胜上任伊始,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力推动文化强县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掘祁县的文化底蕴,不遗余力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树立文化自信,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一个“美丽文明无煤有为”的新祁县。
吴文胜也是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粉丝”,尤其是在这部电视剧的宣传效应下,祁县文化旅游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让他下定决心要在大宣传、大造势中,做强做足祁县文化旅游事业。为了《诚忠堂》,吴文胜带领祁县上上下下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付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他多次与编剧朱秀海和制片人孟凡耀交流,多次去北京拜访他们。县长冯耀黎也多次拜会、看望编剧、制片人、导演。祁县政协主席李郁明,祁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秀龙等,更是在各个环节上多方奔走,设法促进这一大剧的早日拍摄、播出。而当项目落地正式开拍之前,祁县更是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山西新祁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为该剧投资了4000万元,成为最坚实的后盾。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域,4000万元的投资,是对晋商传统文化的自信,也是对创作班底、电视剧主创等的信任。
在该剧制作完成等待播出之际,吴文胜等又多次赴京商谈各项事宜,与相关部门接洽,就是为了让《诚忠堂》有品质、有内涵地亮相,将其塑造成今日祁县的一张文化名片。晋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秀红对这部大剧也高度重视,多次过问进度,亲自约见主创人员,三赴北京协调相关事宜,为电视剧的顺利播出不断努力。
12年的时间,乔家大院这座百年老宅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景点发展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晋商文化旅游的龙头。它的成长,浓缩着“美丽文明无煤有为”新祁县的历程,也彰显了文化旅游融合,促进品牌壮大的全新发展观。
吴文胜经常跟周围的干部们说一句话,“文化是魂,铸就人的内在品质,也最能打动人心。如果文化打动不了自己,又怎么能够去打动别人。”他希望大家都能做有文化情怀的领导干部,因为文化是精神的寄托和表现,抓文化就是抓根本,就是抓全局,就是抓发展,就是抓长远。以此为出发点,祁县从文化大讲堂,到王维诗歌节,到山西省祁太秧歌大奖赛,再到全民读书年,群众文化活动有序开展,根植在百姓心中,影响着每一位祁县人。
以文化为引领,《诚忠堂》在央视的播出,祁县及乔家大院的名号,再次享誉全国。
祁县人的念念不忘和坚持
《诚忠堂》最终搬上荧屏,除了祁县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编剧朱秀海、总制片人孟凡耀的努力,还和广大祁县人和乔家大院工作人员的坚守坚持有着很大关系。有时候,孟凡耀会开玩笑地说:“我们是心甘情愿地为祁县打工啊!”这份心甘情愿,饱含着两人对祁县和祁县人一件事坚持做到底的认可,以及与乔家大院深厚的情谊。
自《乔家大院》第一部播出后,很多人到祁县乔家大院旅游,总会问一个问题,“乔家大院多会儿拍续集?”从那时起,祁县很多人都动了心思,觉得应该趁热打铁,出个续集。但当时,编剧朱秀海不这么认为,“我写作最不喜欢写续集,尤其是你没想好写什么的时候,如果单纯为了凑热度去搞创作,太不负责任。”这是朱秀海的创作原则,也是那一代人的做人原则。就像总制片人孟凡耀 一样,为了打磨出精品,为了严格控制剧组的开支,就连5块钱,还要经过仔细审批后才签字,他希望能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用在电视剧的创作中去。关于第二部的事情,孟凡耀也希望能等一等。
不过,谁也没想到,“等一等”,这一等会是12年之久。
人这种生物,特别讲究感情。《乔家大院》拍摄结束后,祁县人就把朱秀海和孟凡耀当成了“贵宾”,当成了“自家人”。只要有人去北京,总会去拜访这两位艺术家,忆往昔想未来,嘴里也总会提到乔家大院。去的最多的,是乔家大院所在的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原馆长王正前。王正前每年雷打不动,去北京拜访朱秀海两次,让朱秀海很感动,“王馆长这种老友之间的问候,反而让我有些动心,是不是该写第二部了?
编剧朱秀海
可以说,当《诚忠堂》三个字在荧屏上熠熠生辉时,也是诸多祁县人坚守和念想的结果。
于是,在第一部播出3年后,朱秀海又到了乔家大院,试图寻找灵感和素材。他记得特别清楚,那回去山西,逛的最多的是新华书店,“当时乔家大院的工作人员领我专门去了太原最大的新华书店,让我挑书,看看哪些跟乔家大院有关系。最后,我买了《中国近代经济史》和《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两套书,一共10本,总计40多万字。回到家里我就看,经济史里面有十分之一的内容都是在讲晋商,而且讲得非常准确和到位,这为我续写乔家大院提供了很多的灵感和素材。”
山西晚报记者釆访朱秀海先生
在很多场合中,朱秀海都提倡读者要读书,而他也是这么做的。除了通读了《中国近代经济史》外,他还读了《山西现代史》,大量汲取了与晋商有关的故事和史料。也是在偶然中他发现,中共山西省委第一次会议就是在乔家堡召开的。
“你如果不走近晋商,你真的不知道他们是如此伟大。我也是读了书之后才明白,晋商在革命历史节点中的价值。很多人都不知道,乔家的传人们,当年为了配合革命党闹革命,能自己抢自己家的银子。晚年,乔家第五代传人乔映霞被精神病患折磨得厉害,但是在翻旧账的时候,发现他当年做生意的时候还欠南京某个商户银子,于是就把自己的宅子卖了还账,也由此结束了乔家所建立的商业帝国。”
朱秀海开始动笔了,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写了,而且主题和第一部截然不同——除了解答大家看完第一部剧最为关注的“乔家后人后来怎么样?乔家的银子哪里去了”外,他把乔家放在更宏阔的场景下:晋商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商救国,胸怀天下的情怀,以及跌宕起伏的命运……
心血和艰辛凝结成经典
著名制片人孟凡耀,在影视制作行业内大名鼎鼎,他应该说是《乔家大院》和《诚忠堂》的“灵魂人物”。两部作品能成功推出,直至在央视播出,他在背后付出了巨大努力。2018年6月26日,该剧几位主创在北京跟众多影评人畅谈《诚忠堂》,说到拍摄《乔家大院》时的艰辛往事,其中最让人感慨的就是乔家大院的改名风波。已经过去12年,往事历历,依然让人听得唏嘘感慨。
制片人孟凡耀
当年,孟凡耀是揣着《乔家大院》的剧本找到祁县、找到乔家大院博物馆的。作为一部反映晋商题材的影视作品,该剧被取名为《晋商之魂》。当原博物馆馆长王正前听完整个剧本大纲后,只说了一句话,“电视剧名能改成《乔家大院》就好了”。
就是这么一句话,孟凡耀和祁县各方负责人踏上了为电视剧改名之路。他们反复跟相关部门沟通,尤其是在寒冬腊月里,蹲在相关部门门口,等着见负责人的画面,只能用“惨”来形容,香烟缭绕,一根接一根,军大衣包裹下的凡身肉体饱受饥寒交迫,路过的人们都以为遇到的是讨薪的农民工。最终,与乔家大院景区同名的电视剧《乔家大院》成功亮相荧屏,成为经典之作。
或许,你还不知道,当时《乔家大院》第一部开拍时,正值正月初二,导演胡玫考虑到中国人“正月里面不剃头”的传统习俗,担心在祁县当地找不到能扮演清朝民众的群众演员。然而,为了不耽误剧组开机,乔家大院博物馆的男性工作人员齐刷刷剃了光头。这样一批“乔家人”身先士卒,及时推进了电视剧的拍摄,也感动着剧组。
就是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感动,让孟凡耀和祁县、和乔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诚忠堂》拍摄完成后,他三番四次地送审,跟央视对接,希望该剧能阔别12年后,以全新形象再度讲述山西晋商故事,“这就是乔家大院带给我的文化自信。这些年出国,我问了很多华人,大部分都看过《乔家大院》,所以我觉得这部作品讲述的不仅仅是乔家,是祁县,更多的是讲述山西的晋商,中国的晋商。”孟凡耀说。
诚忠堂赏片会。
人们算过一笔账,央视一套一年播出电视剧12部左右,央视八套一年能播出20多部,而全国一年盛产上千部电视剧。所以,《诚忠堂》能在央视八套顺利播出,剧作的质量过硬和其间的努力可想而知。
记者在北京采访时,孟凡耀非常感慨地说,《诚忠堂》能面世,绝对不是偶然的,这部剧凝聚着主创人员和剧组的心血,更凝聚了祁县党委和政府的心血,凝聚了祁县人和乔家大院人的心血,“否则不可能走到今天”。他向记者讲到一个细节:2016年他因拍摄《诚忠堂》再度与乔家大院续缘时,开机仪式上祁县领导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非常让人动容!而且祁县老百姓听说又来乔家拍戏,那种高兴劲啊,他们争相自发为演职人员送水送吃的,在别的地方我还真没遇到过”!
“拍完《诚忠堂》后,我是扎扎实实把祁县当成了自己的家了,某种程度上,我就是‘乔家人’!”孟凡耀笑着说。
导演和主演:
被乔家的家国情怀打动
7月1日,由长篇小说《乔家大院》第二部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诚忠堂》已在央视八套播出,一时好评如潮。
回到2016年的5月7日,《诚忠堂》在祁县乔家大院开机,乔家堡的村民以巨大的热情迎接着剧组的“家人”们。或许在百年前,老东家乔致庸走西口后回到祁县乔家,也不过是这样的盛况吧。看着人潮鼎沸的模样,在揭开摄像机幕布的那一刻,导演路奇非常诚恳地说:“我们拍的这部作品,是要向乔家大院这座晋商大院致敬的,是向《乔家大院》这部经典致敬的!”
两年过去了,《诚忠堂》在央视八套电视剧频道如约播出,当这部作品终于要和观众见面时,路奇亦如当初所说,“是乔家大院和晋商的情怀打动了我”“没想过超越,只想向经典致敬!”而剧中“乔映霁”扮演者张博,也直言“是祁县、是乔家大院让我的演艺生涯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诚忠堂》是一部让他破了多项纪录的电视剧。
究竟,导演的情怀和男一号的“痛并快乐”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和体验?且听他们娓娓道来。
导演路奇:本想“金盆洗手”
被晋商的家国情怀打动
导演路奇。
路奇,是业界颇为出名的“大剧导演”,经他执导的影视作品,大多是历史厚重,题材恢弘的作品。
其实,当总制片人孟凡耀找路奇执导《诚忠堂》之前,路奇已经有了“金盆洗手”的打算,因为当下一些电视剧以流量IP和“小鲜肉”演员取胜,让精雕细琢的厚重题材的影视作品非常“吃亏”,性情中的路奇有些气不过,也想尝试着转型。可当朱秀海写好的长篇小说《乔家大院》第二部摆在他面前时,他内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我是被小说吸引了。朱秀海先生把晋商的家国情怀,以及在那个年代下,一代人探寻初心,为中国寻找光明之路的过程写得非常好,而像乔家这样的一代商人,他们以商救国的壮举又能给当代商人带来一些启示,所以我是被作品主题打动了。”喜欢这部小说,是让路奇最欲罢不能的原因。
导演路奇在讲戏。
“朱秀海先生绝对是一位大家,他的小说,深度和厚度都有了,而且思想性还很强,要知道这些都是当下影视圈里最缺乏的东西,如果按照他小说的体量来拍,拍60集、70集都没有问题,可是我们没办法那么忘我地拍摄,只能进行删减。”最后,大家现在看到的《诚忠堂》,是由朱秀海先生先删除了10万字,路奇接着又删除了25万字后的成果。
导演路奇在拍摄现场。
为了挑选演员扮演男一号“乔映霁”,路奇可是没少花心思:“我们一直说着向《乔家大院》致敬,也代表了向《乔家大院》的演职人员致敬,所以就想着至少能找到和陈建斌一样优秀的青年演员。不过也考虑过,现在的观众都喜欢‘小鲜肉’,如果能用一些流量比较大的演员的话,那收视率肯定没问题啊。于是,我们就广为撒网,起初大家一听要演乔家大院的后人,都特别高兴,但是读了剧本之后,都说了同样一句话‘抱歉,我演不了。’最后还是陈建斌推荐了演员张博,说他形象好,演技好,台词功底也好。”
路奇导演一直说,《诚忠堂》能成功呈现在荧屏上,和很多工作人员付出的努力密不可分。他还记得在寒冬腊月里初到山西的景象,那是在风陵渡的黄河边上,西北风呼啸,著名表演艺术家潘虹为了一个场景,能在风中伫立很久;剧中扮演反派“崔百旺”的演员周航,每到拍摄马背上的戏时,总是亲自上阵,从不用武行,与山西的马匹初次见面时,被认生的马儿狠狠地甩到了地上;还有张博,忘情地投入到剧中,有时候因为太投入,拍完戏后浑身发抖,心情难以平复。还有,那些乔家堡的村民,全力配合剧组,认真且不辞辛苦地奔波着当群演,“在乔家,我见到了全中国最好的群众演员,这是别的地方没有的。”
100多天的拍摄,在路奇的心里,留下了太多的故事……
主演张博:在乔家大院找到了灵魂
演职生涯因“乔映霁”完美
70万字的小说文本,需要一字不落地理解和学习;
1400多场戏,相当于三部25集电视剧男一号出场的总量;
100多天的拍摄通告,没有一天休息时间;
20多天的缓冲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上述这些,是演员张博在拍摄《诚忠堂》时经历过的。还记得两年前,记者在乔家大院里的片场见到他时,他虽然英姿焕发,但眉头紧锁,因为这次是顶着陈建斌塑造的“乔致庸”的光环来演戏,压力很大。时隔两年后,张博通过电话向记者回味在片场的点滴时,直言有痛苦,有磨难,更有甘甜和收获,而《诚忠堂》,或许就是他人生中留下的最好的作品,“为演好这个角色,我觉得自己是把张博揉碎、摧毁了后,让‘乔映霁’注入了我的身体。那一刻,我就是‘乔映霁’。”
起初,张博接到的文本,就是朱秀海先生所撰写的近70万字的小说,当他看到小说的那一刻,整个人“蒙圈”了。辛亥革命为背景,金融改革为纽带,看着这厚重的题材,张博内心里在打鼓,“现在的剧本都是快餐式的,说了这句台词,你完全能猜到下一句台词是什么,可是小说《乔家大院》第二部里却饱含文学性和思想性,甚至有些东西你一下子都理解不了。”
想当初,张博在拍摄《大秦帝国之崛起》时,也有过发蒙的感觉,因为他要塑造20岁至80岁区间的“嬴稷”,塑造一代帝王的一生。但此次扮演“乔映霁”,又是一种挑战,毕竟历史人物最难演。张博在家里纠结了一晚上没睡着,到天亮时他决定了:“演!闭关20天,开始学习剧本!”
为了充分读懂《乔家大院》第二部,张博把第一部小说都看了多遍,对大院人物的命运、恩怨情仇有了初步的了解。可是接下来又遇到难题了,因为在小说当中,有很多金融词汇,“我记得当初拍《大秦帝国之崛起》的时候,就有人让我背地图,因为如果你不知道地图布局的话,你就当不了王。为了演好一个银行家,我就得先从金融知识开始补课。”
于是,张博找了很多银行家朋友,大家聚在一起给他补课,从专业术语,到银行体制机构的发展,再到金融政策,以致朋友们都开玩笑说,如果张博能把“乔映霁”这个银行家演明白了,那就能当半个银行行长了。随后,为了感知辛亥革命大格局的变革,张博又通读近代史,从辛亥革命历史,到阎锡山传记,再到袁世凯的一生,只要跟山西晋商搭边的信息,他都不放过。
最后,张博把小说《乔家大院》第二部通读了12遍后,给导演路奇打去电话,“路导,我们可以开机了”。
生活中的张博,是标准的北京爷们儿,阳光温暖、爱玩闹,但镜头前的“乔映霁”,是心怀天下却饱受病痛折磨的银行家。此次出演如此厚重的人物形象,对张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体验和挑战。
“塑造厚重历史人物对我来说有过经历,但是我没演过被病痛折磨到有些病态的人,所以我就天天对着镜子练习,想演出一种能让观众接受,又不会吓到大家的状态。不过让我想不到的是,开机第一天就要演‘乔映霁’生病时的戏,当时还在碛口的黄河滩上,零下十几摄氏度,北风呼啸,一张嘴就能吃一口沙子,我还得歇斯底里地呼喊着。这场戏下来,我整个人都是崩溃的,因为演员很容易被带入到塑造的人物当中,我就觉得走不出来。片子杀青后的20多天里,我还觉得自己是‘乔映霁’。”
“演这个角色,对于你来说是折磨还是享受,抑或是过瘾?”当面对记者这个问题时,张博不假思索地说:“都有!”折磨是因为大量的台词,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角色担当;享受是因为这样的角色不可多得,尤其是能演绎当时富甲一方的乔家掌门人;过瘾,则是让演员能把自身的情感和小宇宙全都激发出来。“要想演得好,你就得把自己当成‘乔映霁’,所以有很多戏,我是真的深陷其中,比如剧中的妻子‘乔依依’难产而死时,和精神导师‘潘为严’分别时,我都哭得痛彻心扉,等导演喊停的时候,我依然哭得停不下来。这种让人过瘾的事情比比皆是。只要演得好,路导就会带头鼓掌,一部戏拍下来大概有十多次。要知道,导演给演员鼓掌,非常不多见啊!”
按照剧情,张博共要拍摄1400多场戏,这样的体量在以往的电视剧中是没有的,可以说任何一个角色的出场,都需要他来搭戏。所以开机前导演就跟张博说:“这个剧组,谁都可以生病,唯独你不可以!”而张博的回答是:“为了祁县、为了乔家大院,咱拼了。”
为了呈现“乔映霁”的身份,导演要求演员是“大背头”的造型,彰显银行家的气场,其实就与早年周润发在影视剧中的造型一样,头发需要抹上很多的发油和发蜡。作为演员,那就得绝对服从,何况在张博看来,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可最后卸妆才发现,要把头发洗干净,就得用去40分钟,要不然会影响第二天的造型。
每天光洗头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最为艰难的一次,是在碛口演出的那几天。“为了抢景,我们在黄河边上连着拍了24个小时,可以说彻夜无休,等最后拍完收工已经凌晨5点了,回到酒店后你得卸妆啊,因为早上9点还有新的拍摄任务,所以我得洗头。结果发现小旅馆里没有热水,只能用冷水洗。之前在那个24小时里,整个人已经被冻僵了,再用冷水洗头,就觉得脑壳疼到炸裂。我心想拍戏没冻死,难道洗个头要冻死吗?当时真的烧房子的心都有,简直就是用生命来演戏啊。”一天没睡,饥寒交迫,再加上冷水浴,这可以说是张博最痛苦的一次洗头经历了。
时隔两年,在《诚忠堂》剧组的每一天,张博依然记忆犹新,他记得杀青当天,从主角配角,到剧组小工,再到身边的群众演员,大家都在落泪,尤其是他在剧中的“小跟班”,更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怎么就拍完了呢?大家伙怎么就散了呢?”每个人都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却又不得不说再见。
张博说,因为这部剧,他对乔家大院特别有感情,总想着要故地重游;因为这部剧,他觉得自己演艺生涯更加完美了,“我演了这个中国早期最著名的银行家,演了乔家最传奇的掌门人之一,这部戏开启了我对角色又一次全新感受,同样‘乔映霁’也为我演艺之路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时间,咱们一定要在乔家大院见!”
这也是张博跟所有山西人的约定。
十二年
乔家大院“破茧成蝶”
“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的乔家大院,是最为有名的晋商大院,很多从没到过山西的人,也都听说过它的名字。这一切,不仅得益于其北方民居的典范,万里茶路的传奇和以义制利的商道,同样也得益于一部部知名影视剧的选景。
2006年,同名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播出,让这座百年老宅熠熠生辉,扬名海内外。今年7月1日,央视大剧《诚忠堂》播出,再次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乔家大院。而从彼时到此时,十二年,乔家大院一直在进步,由一个单一的小景点,成长为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6月25日,在蒙蒙细雨中,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乔家大院旅游景区,感受她的前世今生。
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
借助影视成功打造旅游品牌
1986年,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开馆,它是山西第一家开业的大院文化博物馆。开馆当年,游客接待量才1万人,年门票收入为7000元。上世纪90年代初,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此取景后,乔家大院才有了一些名气。
乔家大院老院正堂。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乔家大院,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影视宣传上。2004年整整一年,他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敲定了《乔家大院》电视剧的拍摄,将乔家故事搬上荧幕。
2006年,《乔家大院》的播出,彻底带动了乔家大院的声誉,辉煌五百年之久的晋商历史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在当年“五一”期间,游客人数急速增长,可谓摩肩接踵。在该剧播出前的2004年,大院接待游客量是45万人,门票收入1010万元。到2006年,接待游客量已经是150万人,门票收入2900万元。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乔家大院的发展一直引领着晋商文化旅游的潮流。但是,游客多了,问题也来了。当时的乔家大院只有“在中堂”一个院子,全院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日接待能力2000多人,但最多时一天能接待四五万人,大大超出了景区的承载能力。与此同时,停车场、游客中心、厕所等,也都成为制约景区发展的关键因素。
“于是,祁县县委、县政府开始考虑在原乔家德兴堂、保元堂、宁守堂和花园等大院遗址上复建‘三堂一园’。我们从当地村民手中把房屋收回来,在原有的基础上修旧如旧,基本上保持了原貌。”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杨治虎介绍,从2007年6月启动到2010年12月正式竣工,乔家大院重归“四堂一园”格局,即在中堂,修复后的德兴堂、宁守堂、保元堂及花园,总占地面积达到24000平方米。
修复完成后,为了加快景区上档升级,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在晋中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祁县县委、县政府拉开了申报国家5A级景区的序幕。为此,他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是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另一方面是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所有设施均按照5A景区的要求进行配套,游客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内售票系统、五星级厕所、数字信息化系统等应有尽有。
厚积而薄发。2014年11月28日,乔家大院成功申报成为山西省第五个国家5A级景区。2017年,乔家大院的游客接待量是230万人,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
山西乔家大院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文旅结合打造晋商文化旅游目的地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仅元明清时期的民居就有一千三百多处,为什么乔家大院能够脱颖而出呢?就是因为文化牌打得好,游客所看到的并不是单一的景区,而是一种文化情怀的观照。
2016年,山西乔家大院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乔旅公司)改制以后,除国保单位“在中堂”外的“三堂一园”均由乔旅公司控股经营。在这之后,乔旅公司对乔家大院景区进行了软硬件的提升,对“三堂一园”重新布展,严格按照国家5A景区的标准和要求,新上了自动化停车、智能检售票管理系统,实现了景区WIFI全覆盖,对微信平台、标志标牌、游客中心、卫生间以及基础设施等进行了升级改造。尤其是按照国家旅游局要求,着力推进厕所革命,对景区的三处卫生间进行了提质升档和功能性改造,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厕所革命·人文关怀五大理念之环境关怀先进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乔旅公司独具慧眼,致力于从更深层次挖掘乔家与乔家大院厚重的文化内涵。“我们的目标就是把乔家大院从一个单一的景点打造成集中反映晋商文化的旅游景区,成为晋商文化旅游的目的地,来到山西,晋商游的核心就在乔家。”乔旅公司总经理宇文峥明告诉记者。
即将完工的“乔家大院文化园区综合开发项目”第一期工程,依托于乔家大院所秉承的晋商文化,以万里茶路为主题,建有商铺、客栈和文化街区,丰富了景区的功能。“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是现代旅游的十二个要素,曾经的乔家大院,只实现了其中的‘一个半’,‘一个’是游,吃、住、购的配套设施都不完善,加起来算半个。而这个项目建成之后,前六个要素基本就实现了,后期还会逐步完善。”宇文峥明表示,在未来的规划中,还将包括各种旅游体验活动、演艺项目等。这些规划完成后,乔家大院将真正突破多年来依靠门票要收入的窘境。
乔家大院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一个典范,而“文化”一词也是宇文峥明口中说得最多的词语,乔旅公司的每一次活动都是在为宣传乔家大院而努力。如,他们发起了“治国如治家治家看乔家”——解读·传承乔家家规家训有奖征文大赛,深入挖掘和传承乔家家规、家训;他们创办了《乔家大院》周刊,免费赠送给游客,同时还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乔家大院》的刊名题字,每期更换报头,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乔家大院;他们举办“人人学导游”活动,让每个员工都了解乔家,以便于更好地宣传乔家。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这种重视企业文化、社会文化、传统文化的团队,乔家大院景区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宇文峥明表示。
乔家堡村民:生活改善
工作家庭两者都可兼顾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乔家大院的声名远播,不仅带来了数以万计的游客,也带来了无限商机,带动了其所在地乔家堡的经济发展。乔家堡村的大部分人都依赖于乔家大院这个平台在生存,村民中有开民宿的,有开餐饮店的,还有跑出租车的……很少有人去外地打工。
或许是受到了晋商文化的熏陶,乔家堡的人都比较有经商头脑。33岁的乔伟就是《乔家大院》热播后的直接受益者。2006年,《乔家大院》热播时,他刚上大学。在此之前,他就看中了旅游市场的潜力,报考了旅游管理专业,“报志愿那会儿,我就想到将来可能用得上,即便以后回到家乡,也能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在外面打工也并不好,一方面生活压力大,还不一定比在家里挣得多,另一方面是远离亲人,幸福感也比较低。”大学毕业后,乔伟在外面漂泊了几年。2016年,乔旅公司改制后招聘人员,眼看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乔伟毅然辞职回乡。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今年都六七十岁了,还有两个姐姐也在外地,以前在外地时对父母照顾不周,回来后,工作家庭都能兼顾了。我媳妇也在景区做导游,工资待遇都不错,每个月三千多块钱,这收入和在外面打工也差不多。工作有了、家庭幸福了,收获也不少,是乔家大院让我拥有了今天的幸福美满。”乔伟说,自己非常看好公司的前景,“以后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出门在外,每次向朋友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时,乔伟都很自豪,“对于外地人,你说祁县他们可能不知道,但是一说乔家大院,他们就都知道是晋商文化的代表,我就感觉很自豪,因为我是从那里走出来的。”进入乔旅公司后,通过公司组织的培训活动,乔伟对乔家大院所蕴含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份自豪感也愈加强烈。
祁县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
旅游标杆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从“在中堂”到“四堂一园”,从单一的景点到旅游景区,从国保单位到国家5A级景区,乔家大院的每一次进步,都倾注了祁县县委、县政府和各部门的大量心血,体现着晋中人、祁县人的文化自信。
乔家大院成功创建5A级景区后,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在祁县文化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郭风盛看来,这既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全县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未来的乔家大院景区将会突破旅游产业吃住行游娱购的传统模式,实现景区旅游模式的提档升级……慢慢地,将来乔家大院可能不再单纯地依靠门票要收入了,而是靠二次消费打造盈利点。”
2016年,祁县县委、县政府响应省里的号召,按照法律规定和有关程序,对乔家大院景区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国保单位“在中堂”仍是国有控股,“三堂一园”归乔旅公司控股管理。郭风盛认为,“乔旅公司在管理上非常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而且决策和行动非常快,能够和市场有效接轨。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乔家大院的市场营销、业态布置上大大增加了活力,为下一步打造更大的旅游目的地打造了良好的开端。”
作为祁县旅游业的龙头,乔家大院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了祁县全域旅游的发展。“一是从服务标准上,它是全县各个景区学习的榜样,二是从客源上,它能给各个景区带来客流,通过乔家大院来带动祁县全域旅游的发展,让游客们吃在祁县,住在祁县,还要买祁县的土特产品等。”郭风盛说。
诚忠堂剧照。
对于央视大剧《诚忠堂》,郭风盛也特别期待,他希望能通过该剧再一次掀起祁县旅游的热潮,也希望该剧的热播,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高潮。
十二年,一个生肖轮回,也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面对未来,祁县整装待发,乔家大院整装待发。
《诚忠堂》
宽阔视野中的祁县风华
7月1日,央视8套开播的《诚忠堂》,再次将山西的祁县小城聚焦在全国视野之下。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祁县“传说”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细细挖掘,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谈山西,言必谈晋商。如同平遥古城的晋商为世人所熟知一样,祁县的晋商特别是乔家、渠家等,早已是辉煌晋商的代名词。要知道,遍布全国的晋商票号,平遥所在的票庄多是大掌柜,背后的掌权人,实则祁县人居多。按当代的话来说,平遥是台前显贵,祁县则为幕后称尊。
祁县不仅历史悠久,普通民居随意垒砌的砖瓦,亦隐隐透露着一段尘封的故事。这座人口不足30万、面积不过800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城,却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近两年,诸多产业更是蓬勃发展,跃马飞腾。诸如乔家大院景区登陆纽约时代广场;成功引进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7000万欧元法署贷款用于祁县古城保护;玻璃器皿蜚声中东,为迪拜酋长钟爱……
繁华正在启幕,祁县县委书记吴文胜感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讲道:山西自古就有重商文化传统,形成了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晋商精神。作为一名县委书记,就要有文化担当、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这样一个有宝贵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厚重的县份,就是要充分利用晋商精神,促进经济建设大发展,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加快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着力建设美丽文明、无煤有为新祁县。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只是祁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祁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冯耀黎介绍说:“2017年,祁县财政总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六项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位列晋中市之首;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进入晋中第一方阵;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五年跑赢GDP。”
大美晋中,当推祁县!
关键词点击:
古城典范,晋商发源地
历史淹没在深邃富丽的建筑中,格调却“刻”在沧桑的建筑之上。走进古城,随处可见的古街巷、古寺庙、古店铺、古民宅恰然融于一体,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祁县昭馀古城晋商老街。
如果说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礼制建制的城市,祁县古城则是中国汉民族明清商业城市的典范。祁县古城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与多数古城“干”字形、“丁”字形主干大街结构不同,祁县“十字形”主干大街十分便利于交通,自然也便利于商贸、集散。一位研究古建筑的山西学者曾说,就祁县古城格局来讲,它是现代商业城市的雏形,体现着中西文化的交融,它是以商业宗族、习俗维系在一起的庞大的商业群落,其街巷、公共设施(商会、庙寺、学校)、民居处处洋溢着“商”的品行。
祁县当地人乔文鹏和记者讲了一件趣事,常年在北京工作的他,有一次带同事来山西游玩,大伙第一站选在了晋中平遥。由于常年在外,很多景点文鹏也未去过,第一次到平遥,乔文鹏和大伙一路兴致勃勃。可没多久,逛了东西大街,来到一座平遥票号大院后,乔文鹏突然脱口而出,这和我们祁县没什么区别啊,连街道名字都一样。
乔文鹏向记者表示:“谁说世人只知平遥,未闻祁县,伴随着文化大县的建设,伴随着《乔家大院》《诚忠堂》的播出和拍摄,祁县也已名声在外。”
作为晋商的发源地之一,祁县集山西晋商民居建筑之大成。山西晋商著名民居以祁县乔家、渠家,太谷曹家,榆次常家,灵石王家为典型代表,其中祁县独占了两家,由此可窥见一斑。
以此为基础,祁县这些年一直在持之以恒地抓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从政策层面引导推动,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给予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支持资助。先后有乔家大院5A景区创建、红海玻璃艺术园、总投资21亿元的千朝谷综合文化体验项目从中受益;从规划设计方面做好引领,提出了古城、乔家、两山(紫金山、麓台山)、10大乡村旅游点四个片区的发展定位。目前,祁县有35个文化产业项目,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为传统主力、工艺玻璃业为转型生力军、生态观光业为后备力量,包装印刷业等为辅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生产总值达16亿元,连续三年荣获“晋中市文化产业开发优秀组织奖”。
关键词点击:
文化灿烂,千朝“不夜城”
在乔文鹏的印象中,小时候家里的长辈总会给他讲一些晋商的故事。乔家票号通天下,渠家“渠半城”顶级晋商的往事,已经根植于记忆中,伴随他成长。而在90后姑娘郭金均的脑子里,则满满都是对千朝谷的梦想。“我没上过大学,以前在太原星河湾酒店打工,很辛苦。”千朝谷落地祁县后,同郭金均一样的很多打工者回到故乡,入职千朝。
仅仅两年,郭金均提了职,且月收入达到3000多元。更让她开心的是,她觉得自己现在干的事给别人带去了快乐。“你在千朝观园能看到啥?晋商大院呗,还有儒释道墙壁,还有醋坊,还有五谷基地,还有杀虎口的景象,一幅幅晋商的文化融入在游玩中。很多游客说,这才是旅游,寓教于乐。”郭金均自豪地说。
祁县千朝浪屿水世界。
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眼中的千朝观园,是一座占地10万平方米的大型玻璃温室景观,沿途漫步,一个个山西故事和晋商风云引入眼中,百家画卷、名吃渡口、晋商宅院、晋商民俗风情区、异域风情、青春乐园、千朝谷仓特产超市,以及传统曲艺和大型演出《穿越千朝》,错落有致,分布其间。
接受采访的山西千朝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永告诉记者,企业现在正在筹备“产、学、研”一体化基地,未来的千朝谷,不仅涵盖千朝水世界,还有度假小镇、薰衣草庄园、滑雪场;未来的千朝谷,不仅让你想来,还会让你舍不得走;未来的千朝谷,将是一个方圆60公里之内的庞然大物,打造一个想着来、住得稳、吃得美、玩得爽的不夜之城。
这些年,祁县一直在持之以恒地抓社会文化事业。投资3.3亿元,建设昌源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昔日满目疮痍的烂河滩,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生态园。投资300余万元,兴建了占地1000平方米、拥有座位880个的体育馆;实施了人民公园提质改造项目;采取PPP模式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工人俱乐部、体育馆、大剧院、电影院、博物档案科技展览馆七大功能区及地下停车场建设等。同时,祁县一直在持之以恒地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名街”“万里茶道·茶商之都”等国字号品牌,全力推进古城、万里茶道(祁县段)的保护与开发,完成万里茶道申遗相关工作……
“我们祁县的文化发展真的让人非常骄傲,比如,祁县是晋剧的主要发祥地;王维、温庭筠、罗贯中等名人都出自祁县;全县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6项;祁县是心意拳的发祥地,每年正月还举办包括心意拳、太极拳、八卦拳在内的八种拳术的表演赛和对抗赛……”李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游客常来祁县,领略熏陶的收获又岂会少?
关键词点击:
玻璃王国,酥梨之都, 魅力之城
在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中,频频出现玻璃的身影。事实上,包括水晶鞋在内的玻璃工艺品,在全国而言,祁县玻璃的名号都是响当当的。
你或许不敢想象,一个小县城的产品,能堂而皇之地登上欧美国家的案头。让人更为吃惊的是,祁县红海玻璃的工艺品,不仅征服了中东国家,更是迪拜酋长所钟爱的物品。
看一看官方数据,你便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2004年,祁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玻璃器皿生产出口基地”;2011年,被国家商务部命名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2012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玻璃器皿之都”,建设有“国家玻璃器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6年组建成立了“祁玻集团”。大华、宏艺、红海公司被评为全国玻璃器皿行业“十强”企业,天久公司独家供应了2016杭州G20峰会国宴用玻璃器皿,尚好美克公司供应了2017“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国宴用玻璃器皿……
“我有一个追求,要让祁县的玻璃成为一个久远传承的工艺,一辈辈祁县人引以为傲。”山西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生说,他正筹备一件“大事”,想让山西高校乃至全国高校“联姻”祁县的玻璃厂家,通过大学老师的艺术创造,结合祁县的玻璃制造工艺,生产出更多、更美让国人喜爱、让全球着迷的玻璃工艺品。
他说,在祁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个梦想已然迈出了坚实一步。
今年,祁县投资5000万元,建设总占地面积220亩的玻璃艺术主题公园,依托原207所、安康路以南区域,对原有园林景观、路网、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建设改造,建成以玻璃文化、国防教育、市民休闲为主题的玻璃产业对外窗口。并且,祁县政府搭建平台,还力争在9月召开中国首届玻璃器皿博览交易会暨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年会,进而以玻璃公园建设为突破,助力玻璃器皿产业振兴发展。
倘若说占据祁县工业总产值35%的玻璃产业扬威欧美、中东等80余个国家,还在情理之中,那么,作为山西多数县均有的酥梨水果,亦远销英国、加拿大、东南亚、新西兰、南非等17个国家和地区,就不得不对祁县人翘起大拇指了。
写到这里,记者忽然意识到,无论是历史底蕴,还是晋商文化,又或者说武术、说工业、说农业,祁县人似乎都敢拍着胸脯说一声:“我们这里,挺牛!”
有了乔家大院,有了《诚忠堂》,有了腾飞的千朝谷、红海玻璃,以及耸立于208国道一侧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祁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如果您来山西,还有理由错过祁县、错过昭馀这座名闻遐迩的魅力县域吗?
如今的祁县,正如晋商、正如乔家大院一样,伴随着“美丽文明无煤有为”新祁县的建设,日渐融入国际。
推荐阅读
女子高铁上“逼”停列车,罪魁祸首竟是TA!很多人还真不知道!
省很多!个税起征点拟调至每月5000元,房贷、教育支出等4项可扣除
山西奇葩男子驾车撞进公安局大楼,只因想坐牢...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轶琼 南丽江 赵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