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晋商 > 正文

李敬泽、刘慈欣讲述家乡旧貌新颜,浦江荡漾浓浓“山西范儿”


2023-11-10 12:58:09   阅读:10.4k+

11月5日晚上,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之际,以“相约浦江 共享未来”为主题的“山西之夜”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举行。此次“山西之夜”邀请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著名作家刘慈欣两位嘉宾现场对话,以各自视角娓娓叙说山西故事,阐述山西文化、山西变化。

现代化进程让山西古老的文化有了未来感

刘慈欣在幼年时期来到山西,除了大学四年,一直生活在山西,并且正是在山西娘子关电厂工作时期,写出了《流浪地球》和《三体》的前两部。

李敬泽(中)、刘慈欣(右)对谈山西文化

谈及心目中的山西,刘慈欣说,和大多数人一样,首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山西。“她被称为中华文明的主题公园,被称为历史上思想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思想库,也被称为古代艺术的博物馆。”而作为科幻作家,尽管科幻小说被称为现代神话,但刘慈欣对古代神话更感兴趣。他发现这些神话很多都和山西密切相关:“比如描述农业起源的后稷稼穑、大禹治水,描述纺织业起源的嫘祖养蚕,还有黄帝大战蚩尤的神话,这些都和山西的运城地区有关系。而像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些更宏大、更具科幻色彩的神话,都和山西的长治地区有关系。另外像仓颉造字、伏羲八卦,很可能是出自临汾地区。所以从这些神话中,可以看到山西源远流长的历史。”

另一方面,长期生活在山西,刘慈欣也一直目睹着山西的巨变。“原来从我的家乡阳泉到北京大概要7个多小时,现在缩短到两个多小时。高铁的建设,似乎就发生在一夜之间。”他也看到这些年山西的很多城市由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为绿色的宜居城市,亲眼见到太原航天基地火箭呼啸着冲向太空。

“这些故事在全国各地都在发生,但在山西发生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就是说,山西她那种从上古时代积淀下来的厚重文化土壤,在沉睡千年之后和现在的科学时代融合一起,迸发出了一种让人振奋的生命力。”在刘慈欣看来,现代化进程让山西古老的文化有了未来感。

山西人在一碗面里,也在永乐宫壁画里

和刘慈欣正好相反,李敬泽的祖籍是山西芮城,但出生和成长并不在山西,所以他在青少年时期并不觉得自己是山西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立之年以后,他逐渐发现了山西人基因的强大。

“到了30岁,我发现自己吃饭必须要吃面。不管在外面吃了什么,回家得有一碗面条,心里才踏实。”他后来总结,自己作为一个山西人,不管承不承认,意识没意识到,“我的祖先就蹲在我的基因里,蹲在我的肠胃里。”

“我说山西人基因强大,不仅仅是生理基因的强大,也是文化基因的强大。我想,山西人确实是承接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深厚的积累和精华。”现在,李敬泽不仅以山西人自居,而且有时候在一群陌生人,很快就能辨认出其中的山西人。

对于山西人、山西人精神的体认,李敬泽印象特别深的还有第一次回到老家芮城,看到永乐宫壁画时的震撼。

“第一次站在永乐宫大殿,仰着头去看壁画,我被震慑住了。”震摄于什么?李敬泽说不仅仅是壁画的艺术水准之高,还有里面的山西人形象。

“永乐宫壁画艺术是那么自由飘逸,但是每一个线条、每一笔都是那么的精确,那么的认真,这就是山西人的性格。山西人不管是多么的飞扬,其实真正骨子里,不管是在墙上画画也好,还是在这个世界上做事也好,都是那么的精确、认真,那么的仔细、负责任的。”他觉得,山西人就在永乐壁画里。

山西能出刘慈欣一点也不奇怪

谈起山西精神,则不得不提晋商精神。作为中华商道的代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刘慈欣曾经还为纪录片《寻踪晋商》特意录制了打Call视频。他说,自己在创作或阅读描写星际间贸易的小说时,脑子里总是会浮现出晋商的影子,因为二者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他们都是在当时的技术背景下,跨越遥远的空间,建立起密集的贸易网络,用商业把遥远的地方连接起来。”在刘慈欣看来,虽然晋商后来衰落了,但在历史上,在500年的时间里,晋商有很强的开拓精神和创造力,以及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诚信为本的商业理念,在现在依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商业经济。

李敬泽对晋商的体认从全国各地的山西会馆开始。“我在很偏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山西人的会馆。现在我们觉得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山西的商人远离家乡,到了千里万里之外,在空间地理上是高度异质的空间,这几乎就是一个科幻小说的情境。也正是在这种不惧空间遥远的精神中,就包含着山西人为自己开辟未来的勇气。”所以李敬泽觉得,山西能出现刘慈欣这样的科幻小说大家,一点也不奇怪。

新“山西范儿”助推山西文化再创辉煌

在当晚的“山西之夜”上,处处体现着李敬泽和刘慈欣所描述的山西精神。轻工“大国工匠”蔺涛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绛州澄泥砚的第二代传承人,谈起这项非遗的传承,他表示,绛州澄泥砚,和端砚、歙砚、洮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是山西新绛特色传统手工艺术珍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制作工艺于明末清初失传,中断了300余年。上世纪80年代,父亲蔺永茂带着他着手开发挖掘绛州澄泥砚的制作工艺,数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精心研制,终于使失传数百年的民族瑰宝重放光彩。

“进博会我来过好几次了,在天津、南宁等地的‘山西之夜’我也是每次都参加,就是为了让我们山西的文化,山西的艺术瑰宝能为更多人所认识。”在现场,蔺涛不仅热情地向来往嘉宾介绍绛州澄泥砚,还会一并推介同为“山西三宝”的珐华器、推光漆,“都是我们山西的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遗项目绛州澄泥砚第二代传承人蔺涛向来宾推介山西三宝

今年已经年近古稀的柳惠武则不厌其烦地,在现场为人们一遍一遍制作着广誉远定坤丹。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和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定坤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定坤丹因其炮制手法独特,制作工艺复杂,需在长期的实践中领略体会。为了保证定坤丹制作技艺生命传承的原创性,柳惠武长期在生产一线对制作人员口传心授,手把手一对一地指导示范,培养了一大批基本制作人员。他觉得,广誉远之所以能开遍大江南北,和山西这方水土出产优质药材,以及山西人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柳惠武展示定坤丹制作工艺

当晚,黄浦江畔还上演了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从热情洋溢的《晋韵·鼓舞》、男声独唱《打酸枣》《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到弦乐五重奏《桃花红 杏花白》《蓝色多瑙河圆舞曲》、面食技艺表演……节目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元素巧妙“混搭”,展示出兼容并蓄、开放创新的“山西范儿”,李敬泽和刘慈欣的祝愿——希望古老的山西文化在未来再次创造辉煌,正在稳步实现。

来源:澎湃新闻